找回密码
 注册
X系列官方授权正版
搜索
查看: 8650|回复: 26

[推荐] 经典歌曲[寂静之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 0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n[img][/img]http://www.yoqoo.com/v/show/id/XNjMxNjc2[img]http://bbs.deeptimes.org/[/img]
http://www.6rooms.com/p/DAPbAlIm0pm0rQ8olotzIQ

[ 本帖最后由 Helones 于 2007-4-6 23:4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3: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要去斯卡波罗集市吗?
请代我向那里的一位姑娘问好,
她曾是我的挚爱恋人,
告诉她为我做一件亚麻布的衬衣……
----《 Scarborough Fair 》

在西方的流行音乐狂潮般涌入的今天,我想能真正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大概仍是70年代"卡朋特兄妹"、老鹰、约翰丹佛的歌曲,那些经典的、抒情的老歌、慢歌,像《Yesterday Once More》、《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gh Fair》、《CountryRoad》、《HotelCalifornia》、《Five Hundred Miles》等等。其中曾经荣获过16项格莱美大奖的法国老牌歌手保罗西蒙以其明显的民谣风格深深打动了我。

和很多人一样,头回听他的歌是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虽然光碟质量引起音质不佳,但仍掩盖不住那优美的旋律与和声,亦真亦幻的歌词,烘托出一种别致的意境,体现了都市人海中的孤独心情,这是不多的听第一遍就可以打动人,而多年后仍可以使听者动容的歌曲。就这样,《寂静之声》使我开始认识西蒙。

继上次为大家推荐了上面提到的《 Scarborough Fair 》,本次再为大家介绍这首The Sound Of Silence(寂寞之声),希望大家能喜欢。

The Sound Of Silence(寂寞之声)(《毕业生》插曲)
Paul Simon(保罗·西蒙)and Garfunkel(加芬克)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 alone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stone,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When my eyes were stabb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That split the night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And no one deared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Fools" said I,"You do not know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
And echoed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And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And the sign flashed out its warning,
In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And the signs said,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
And whisper'd in the sounds of silence.

<<寂静之声>>
黑暗,老朋友,我来了
又想同你谈谈
突然有一种幻觉悄悄来临
趁着我入睡时播下了种子
那些个在我脑海中不停滋生的幻觉啊
还仍然滞留在寂寞之声中

在永无休止的梦里
我孤独地行走在
狭窄的布满圆石的路上
行走在路灯的光晕下
感到有点寒冷潮湿
于是我翻竖起衣领
那盏刺痛我双眼的霓红灯
划破了夜晚
触到了寂寞的音符

在那无遮蔽的灯光下
我看见成千上万的人
也许更多
人们无声地诉说着
人们无语地倾听着
他们写出一首首歌曲
却没有一个人去唱
没有人敢
惊扰寂寞沉睡时的轻梦

我说:你们这群傻子啊
难道不知道寂寞的癌细胞正在扩散吗
好好记住我教你们的话
握紧我伸给你们的手臂
可惜我的话只如同雨滴无声地落下
回荡在寂静的深井里

看人们朝着象征神圣的氖灯低头祈祷
而霓红灯广告牌却在讽刺地一闪一闪
发出这样的警告:
“先哲的预言就在地道下的墙上
就写在贫民们的住房里”
还依旧在一片祷告的寂静中喃喃地低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3: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还有个视频........毕业生的主演[大斯汀。霍夫曼]也在上面...................

http://www.woaide.com/Video_F4/Show_F444ED8A496D528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3: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经典的无以复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3: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Simon and Garfunkel保罗西蒙和加芬克尔

保罗·西蒙(Paul.Simon) 1941年10月13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从小崇拜歌星普莱斯利,十一、二岁时开始学习唱歌和弹吉它,16岁时与中学同窗好友阿特·加芬克尔 (Art?Garfunkel)组成男声二重唱,开始了早期的演唱生涯。六十年代后期,他们的歌开始风靡流行乐坛,并成为流行音乐史上的最佳重唱组合。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两人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丰富多彩,令人魂牵梦绕。以至于今天在他们分手十多年后人们仍然习惯地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挂在嘴边。他们重唱的成就有目共睹:1966年,他们合作的第二张专辑《寂静之声》,同名单曲在美国排行榜上获得冠军;1969年为影片《毕业生》所配的插曲《斯卡泊罗集市》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罗宾逊太太》同时获格莱美最佳录音奖;1970年推出的《忧愁河上的金桥》获得极大成功,在英美两国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一唱片销售量超过900万张,当年就获得“最佳唱片”、“最佳单曲”等数项格莱美大奖。还有其它多个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回乡之旅》、《凯西之歌》、《拳击手》、《美国寻梦》等等,皆出自这两位黄金搭挡的合作。他们的演唱配合得天衣无缝,表现手法变化多端,保罗?西蒙优美的诗一般的歌词,以及定于戏剧色彩的吉它演奏,与加芬克尔对声音细腻的处理完美结合,确立了他们二人的重唱在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七十年代初,保罗?西蒙与加芬克尔各自去独立开创事业,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都建树颇丰。


30年过去了,人们欣慰地发现这位才艺出众的音乐家仍然闪耀在歌坛上。自1972年单飞后,保罗·西蒙就一直试图以多方面的音乐探索告别“西蒙与加芬克尔”时代。在他的专辑《这就是西蒙的节奏》中,他邀请了着名的福音演唱组“南方蜂鸟”在歌曲《爱我坚如磐石》中担任和音,使得歌曲具有50年代摇滚乐的风格。紧接着,他的个人专辑《多年以后仍然疯狂》获得了格莱美奖“年度最佳专辑奖”,其中的单曲《离开爱人的50种方法》再次成为流行金曲。

  虽然与加芬克尔分开发展,但他们并没有失去联系。在他们重新合作并进行了巡回演出后,保罗·西蒙于1983年推出了专辑《心与骨》。虽然当时有人对这张专辑表示失望,但是时间证明它是保罗·西蒙音乐创作天才达到巅峰的标志,而且他本人也认为《心与骨》这首歌是他最好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专辑中的歌曲《Gumboots》使他找到了新的精神之源———南非,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发展打下了伏笔。

  不久,他搬到了南非的黑人区居住,并开始关注起世界各地的原始音乐素材来。在力图创新的基础上,保罗·西蒙在1990年推出了融合非洲与南美特别是巴西音乐风格的专辑《圣人的节奏》。专辑里的音乐标志着保罗·西蒙“世界民谣”风格已经炉火纯青。 


专辑曲目:

01.The Sound of Silence
02.Homeward Bound
03.I Am a Rock
04.The Dangling Conversation
05.Scarborough Fair-Canticle
06.The 59th Street Bridge Song (Feelin' Groovy)
07.A Hazy Shade of Winter
08.At the Zoo
09.Fakin' It [Mono Version][Version]
10.Mrs. Robinson
11.Old Friends-Bookends
12.The Boxer
13.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14.Cecilia
15.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16.Song for the Asking
17.El Condor Pasa (If I Could)
18.For Emily, Whenever I May Find Her [Live]
19.America
20.My Little Tow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3: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img]西蒙与加丰凯尔(Simon & Garfunkel)演唱组二人都来
自大都会纽约,保罗·西蒙(Paul Simon)主修文学,而主
唱阿特·加丰凯尔(Art Garfunkel)则专修数学,他们的音
乐带着很明显的民谣风格,仿佛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两只夜莺,
吟唱了几十年长盛不衰。

西蒙是演唱组几乎所有歌曲的作者,兼具音乐家和诗人
的双重气质,他的歌曲涵盖范围很广,爱情、友情、社会
现实等对他来说好象没有什么不能用来歌唱的,虽说他的嗓
音有点怪,但也别有风味。把加丰凯尔的嗓音比喻作男天使
(如果真有的话)之声绝对不过分。而二人的和声更是有近
乎无瑕之感。很难想象,男声也可以达到这样绝对不逊于女
声的优美音色。

和很多人一样,头回听他们的歌是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虽然由别人翻唱,但仍掩盖不住那优美的旋律与
和声,亦真亦幻的歌词,烘托出一种别致的意境,体现了都
市人海中的孤独心情,这是不多的听第一遍就可以打动人,
而多年后仍可以使听者动容的歌曲。

后来在学校的高音喇叭里头回听到点播的浊水桥(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我第一次被歌颂友情的歌曲所深深
震撼,甚至比大多数其它情歌对我的内心冲击更大。

“当你感到疲倦,
自卑,
当你眼中有泪,
我将为你擦去,
我站在你的一边,
当时光不顺,
找不到朋友的时候,
就象一座急流上的桥,
用我的身躯(为你)架设……”

任何处于孤独无助中的心灵,听到这样亲切感人的歌词,
在耳边先低吟后高唱,仿佛遇到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我想每个
都会人为之动容的。难怪这首配器简单,节奏缓慢的歌在排行
榜上停留近三十个月的时间,创下了一个几乎无人企及的记录。
同时还保有专辑和单曲在英美同时名列榜首,具有两百多种录
音版本的辉煌。从此可以看出,这个世界对友情是多么的渴望!
这也是俺能完整唱完的不多的外文歌曲之一。

而取材于民间题材的斯卡波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和
如果我可以(If I Could),分别来自苏格兰和南美印第安曲调,
听上去都有绝美之感。特别是前者,就象一部印象派的风景画,
仿佛如歌中所唱,还夹杂着各种香草的气息,初听起来象一首充
满乡村韵味的情歌,其实这首歌在淡淡的旋律下是对整个六十年
代美国的回顾,歌中描写的不是甜蜜的爱情,而是战争与伤痕之
中的美国生活。

拳击手(The Boxer)就象一首叙事诗,在平淡的语言中讲
述了普通人的悲惨生活,表明歌者对于社会的关注。

一九八一年,他们在中央公园举行了一次免费演唱会,大
概有五六十万人倾听了他们的现场演唱,因此又创了同类型演
唱会的世界记录。在这次演出中,当西蒙在演唱一首他写的纪
念被歌迷刺杀的列农的歌时,有位疯狂的观众冲上了台,着实
把他吓了一跳,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从容的唱完了全曲。加
丰凯尔身材高挑,一头洋娃娃一样的卷发,而西蒙个子矮小,
老是抱着好象已经成为他身体一部分的吉它。

在八十年代初,保罗·西蒙去南非采风,回来后推出了恩赐
之地(Graceland)专辑,将城市民谣和非洲的节奏完美的结合
在一起,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它被称为那个十年最具艺术价
值的一张流行音乐专辑。

在七十年代乐队和平解散后,西蒙仍有有大量优秀的作品涌
现,记得有首叫多年后仍旧心动(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写一名男子在窗口看见自己多年以前的恋人,仍旧心潮
澎湃的情景,很是动人。

保罗·西蒙大约十年前在我国广州开过一次演唱会,俺很可惜
错过了这次绝好的时机,可能年事已高的缘故,他再也没来过中国
演唱,甚至近来都很少有新作推出了。

[ 本帖最后由 Helones 于 2006-12-9 13: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11: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WOW,我总算找到知音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3: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重温一下那寂静之声.......那些美丽的日子,: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3: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和《斯卡波罗集市》,是电影《毕业生》的插曲,一个在片头,一个在片尾。前一首1966年同名单曲获美国排行榜冠军;后一首1969年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两首歌的风格差不多,都是那种经典的怀旧情怀。它的旋律直入心底,静静地、一尘不染的,轻柔的从耳边拂过。很容易让人想起雪后的黎明、原野的清风...

  《毕业生》电影原声大碟带由戴夫.格鲁辛Dave Grusin 与保罗西蒙Paul Simon 合作编写,前者负责音乐部份,后者则负责片中多首插曲,包括脍炙人口的 “The Sound Of Silence” 、 “Scaebrough Fair” 、 “Mrs. Robinson” 等,当年都是令人朗朗上口的畅销曲。格鲁辛是著名爵士乐钢琴手,但配乐风格颇为多样化,本片偏向清新的民谣风,颇能反映入世未深的大学生心境。西蒙则是著名民谣二重唱 “Simon And Garfunkel” 的作曲主将。

  西蒙(Paul Simon)是美国歌坛上的一个奇迹,常被冠以作曲家、歌唱家和吉它手的美誉,实际上再加上诗人也不过分。他的个人演唱以及和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的重唱作品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中。他的歌词首首都是优美的诗歌,他的歌曲旋律优美迷人。西蒙和加芬克尔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风靡多年的重唱可说是流行音乐史上的最佳重唱,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两人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eepTimes.NET 太空游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