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7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1次既视感。法国生理学家艾米利·波拉克(Emile Bolirac)在1867年的著作《精神科学的未来》(The Future of Psychic Sciences)中第一次定义了这种现象,并且将其命名为“既视感”。
这样的三种感觉,你有过么? 根据目前心理学届的定义,既视感包括了我上面所述的三种类型,目前绝大部分人都只经历过其中的一种或二种,只有极少数的人三种情况均经历过。 1. 某种场景好像在何时经历过。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特点是感觉强烈,细节清晰,不仅仅是视觉,连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及周围的一切一切,都好像是过去某个时刻的copy. 就如同过去某个事件A被你遗忘,然后突然想起来那样,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你恢复了什么记忆,因为这种场景一般很短,只有几秒至几十秒。 2. 某种感觉好像在何时有过。 这种感觉与场景经历所不同的是,你所经历的不再是场景或者环境或者动作,而是某种感觉,而无论这种感觉是愉悦还是郁闷,都会有一种“久别”这种感觉的经历,所以带给你的首先是惊讶,然后才是这种感觉所能带给你的影响。 3. 某个地方好像在何时去过。 这种感觉的经历者是最少的,具体表现为一个人到达某个陌生的从未去过的地方时,感觉周围的环境却是如此熟悉,对周围的细节了如指掌,仿佛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很长时间。
五,物理学的多元宇宙,时间旅行 多元宇宙是最普遍的物理学说法,在这种理论中,你通过某种方式跃迁到了你所不曾经历过某个事件A一个宇宙B当中,但是你任然带着宇宙A的经历,当时间A发生在宇宙B中,你就会有关于这个事件A的记忆,于是,既视感又产生了。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你拼命地想找到某样东西,并且这样东西在你的记忆中确实存在于一个确定的地方,但它就是不见踪影,你七上八下,翻箱倒柜以后却发现这个东西老老实实地呆在那个确定的地方,物理学家们把这个叫做物品的短暂地进入了别的时空,同样的,既视感的产生就是人进入了不同的多元宇宙而已。
难道是所谓的前世的记忆?
使用道具 举报
六,结语 对于既视感,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未视感”(jamais vu,法语,未曾相识),松鼠会前一阵子的文章“字为什么变的陌生了”就是未视感的一个经典例子,未视感其实也从反面证实了“传输延迟论”的科学性,其实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既视感就是文件放错了地方,而未视感则是文件被暂时删除无法找到了。所以,对于既视感最为科学的解释,还是“传输延迟论”最为恰当。
三,最着调的解释:大脑传输延迟 根据脑神经专家做出的“传输延迟论”,是解释既视感的主要理论,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把信息放入大脑的不是别人也不是什么超自然力量,而是我们自己,因为你的既视感所感受到的事件,很可能就发生在0.1秒以前。 从大脑结构来看,位于大脑左半球的颞叶部是一个资料汇总中心,它会排列我们获得信息的时间顺序,当某个器官(如眼睛)摄取到信息后,信息通过两条神经线路发送到颞叶部。其中一条为直达路线,另外一条要经过右脑,虽然负责传播这些信息的神经脉冲速度并不算太快(最多也就是120m/s),但因为我们的脑袋也就几十个厘米,所以在这么短的路程中,两条线路的信号会几乎在同时到达—这是正常情况。但在某些特殊的时候,比方说你没吃早饭,没睡午觉,通宵熬夜,等等导致注意力分散,精神高度疲惫,大脑处于混乱的情况下,绕经右脑的那条线路就发生了迟滞,在这小小的传输误差中,直线传播的信号已经到达颞叶部,并且被大脑处理整合放入了记忆库,这是,途径右脑的信号到达了,因此就会被认为是发生过了的事情,从而产生了既视感。
好玄幻……其实我是觉得记忆本来记住的都是事物的一些要点,会丢掉不少信息,所谓的“既视感”只不过是自己看到的东西跟记忆中某事的部分要点重合了,所以就误以为是同一种东西了…… ... 花棂 发表于 2009-6-26 20:10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eepTimes.NET 太空游戏站
GMT+8, 2025-7-7 03:06 , Processed in 0.05617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