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X系列官方授权正版
搜索
查看: 3232|回复: 6

DVD 烧录器采购必知七要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 20: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琳琅满目的烧录格式、无所不能的烧录技巧,加上莫名其妙的烧录技术,天啊!只不过要珍藏一些感人的爱情动感片,一定要这么复杂吗?请放心!看完本篇的烧录器介绍,马上有如大师灌顶般,立刻打通烧录器知识的奇经八脉,让你马上成为烧录达人!


彻底认清五花八门的烧录器

    经过多年竞争与开发,DVD烧录器终于来到多机一体、一机多用的时代,目前市场烧录器烧录速度跃升为20倍速,而且几乎什么烧录格式与光碟都能支援,甚至有不同外形介面,还具有光雕、加密等特殊功能。不过,这些格式、功能不少人一知半解,想挑一台烧录器,绝不是愈贵愈好,先认清规格与需求,才是购买烧录器的第一步。想了解烧录器的核心秘密,请先瞧瞧不可不知的七大要素!


血统元素1:这不是烧录器!那是什么机?

    烧录的世界不是一天造成的!打从10多年前有几万元一台的单倍速CD烧录器以来,时至今日终于看到价廉物美焦点采购18倍以上DVD烧录器大集合的多功能烧录器,中间不知道经过多少厂商与开发人员的努力。只是在CD与DVD手拉手往前进的过程,也曾出现过一些过渡产品,在市场上还有商家在廉售出清,而即使是DVD烧录器,也因为规格众多,出现不少烧录器规格代号,搞不清楚这些代表名词,买回的烧录器可就不一定能烧出你要的片子。

    早期DVD价格较高时,厂商推出一种CD烧录器加上DVD播放功能,这种可以读DVD却只能烧CD的机子称为DVDCombo。此外,由于DVD发展过程中曾上演+R 或-R格式之争,厂商于是又推出主打+R、-R片均可烧录的双规机,称为DVD- Dual,这时还是不支援DVDRAM光碟片。

    于是一些厂商最后推出可以支援DVD-R、DVD-RW与DVD-RAM的烧录器,称为DVD-Multi,直到最新的DVDSuperMulti出现,代表着包含支援DVD+R、DVD-R、DVD+RW、DVDRW与DVD-RAM等所有DVD光碟格式。然而除了DVD Combo与DVD- Dual的代表意义有业界共识外,较新的DVDMulti、DVD-Super Multi则有模糊空间,厂商各自表述,所以标示DVDMulti也可能与DVD-Super Multi的功能相同。


烧录器的包装标示

图说:即使各自标示DVD-Multi与DVD-Super Multi,但是支援的烧录光碟格式都一样,均包含DVD+RW与DVD-RAM。


形式元素2:短比长还好?用吸的感觉更棒!

    一般来说,电脑内接式烧录器几乎都是半高型(意思就是常见的5.25吋的扩充槽高度),甚至目前还有一些像是磁带机等产品,仍然有全高式尺寸,不过烧录器不必担心会出现这种规格,倒是要注意是有否短机身设计。过去光碟机的机身设计较长,使得后来流行准系统主机与迷你主机,常有零件干涉或无法安装的情况发生,厂商于是开发出短机身设计,使得光碟机机身缩短到170mm,机身缩短了10?15mm。可别小看这10mm,一些卡到记忆体、电源线、散热器的情况就此解决,安装或散热上便利许多。除了标准半高型、短机身产品外,内接烧录器还有两种异类,分别是吸入式与薄式,甚至是薄型吸入式。吸入式产品例如Plextor的PX-716AL,技术新颖、进退片速度又快,但是无法使用特殊尺寸光碟片,如小光碟或是名片型光碟,而光碟片进出口无遮蔽,也容易让灰尘进入。薄型烧录器常见于笔记型电脑与外接式产品,像是L i t e -On的SSM-8515S,高度仅有12.7mm,长度只有127mm,重量200g,规格与一般内接式烧录器相比差异很大,介面也是NB专用的Slimtype,不少人喜欢使用这种轻薄短小的产品,但即使买到也很难用在一般电脑上。


通讯元素3:都得用力插!IDE、SATA介面有差?

    多数硬碟已转向SATA介面发展,但是对于DVD烧录器而言却是新趋势。其实依照DVD-ROM1倍速传输速率1358KB/s来看,20倍读写速率为26.523MB/s,等于0.0259GB/s,而SATA传输为150MB/s,SATAⅡ为300MB/s,除非DVD发展到100倍速以上,不然光是一般IDE介面的33MB/s就很够用了,何况还有更高速的Ultra ATA-133,速率达到133MB/s。

    只是趋势使然,SATA已经是潮流走向,何况早期速度较快的ATA133硬碟与光碟机用排线串接时,常常会拖慢硬碟传输,现在介面提升为SATA,也不必担心高效能产品会被拖累,跳脚、排线都不复见,带来不少便利性。

    对于IDE、SATA介面之争,应该视本身电脑目前应用与未来的升级性考量,如果拥有多颗IDE硬碟,应该选择SATA介面的烧录器,因为新的主机板通常只有一组IDE连接埠,需要留给硬碟使用。预期再过一阵子,市面烧录器将很快成为SATA介面的天下,IDE介面产品不久后会销声匿迹。


效率元素4:20倍真的快?标示在搞怪!

    从1倍速到20倍速,对于DVD烧录器的发展来说,算是很大幅度的进化。前面说过,DVD-ROM单倍速的传输速率为1358KB/s,读取一张4.7G的光碟资料需要时间等于4.7G×(1024×2)/(60×2)=1小时,所以20倍速读取时间仅需3分钟,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这要提醒一下各位看倌,请注意市面上烧录器的倍速标示,都以烧录速度为主。举BenQ DW2010、LGGAS-H55L、Lite-On LH-20A1P这三款20倍速机为例,标示20倍的地方都在Writing或是Write Speed的位置,通常也只有烧录DVD+R、DVD-R片可以达20倍,其他DVD+RW、DVD-RW等规格,大概不会超过12倍。读取DVD资料时,当然也不是20倍速,上述3款烧录器在读取DVD-ROM时,最大速度其实为16倍!

    至于为什么烧录速度还比读取速度快,答案在于使用不同的资料读写方式。传统读取方式是采CLV(恒定线速度)模式,而烧录时因为使用马达转速一致的CAV (恒定角速度)模式写入来飙烧录尾速,所以最后可以达到20倍速,不过平均速度可能只在16倍以下。另外,还有更新的PCAV、ZCLV等方式,都是因应高倍速、高转速烧录所开发出的技术,都是只能强调尾速速率,而不是平均倍速。因此,在高倍速时代,资料传输率已不能光从数字做单纯的换算。


不死元素5:不死秘方?光碟变身飞碟!

    早期烧录时,玩家最怕遇到“Bufferunderrun”(Buffer under run)的飞碟降生预告!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烧录器缓冲区(Buffer) 资料不足,必需要立刻赞助外星人交通工具(这是什么鬼理由)。”由于烧录前,系统都会将资料先写入存取速度较快的记忆体缓冲区,待缓冲区填满时,再将资料烧录到碟片上,如果系统正在忙碌,无法持续快速提供资料进入缓冲区时,烧录器也会没有资料可以烧录,导致烧录中断,产生新的飞碟废片。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但其实有个快一点的方式:加大缓冲区。厂商让烧录器缓冲区从KB成长到MB,后来市面上曾经有4MB缓以上冲区的烧录器,就是要让Buffer under run出现率降低。只是烧录器价格一直掉,大容量缓冲区成为利润杀手,眼光远的厂商相继开发出许多缓冲中断再续烧的技术,让台湾上空飞碟顿时减少,这些技术就被称为“烧不死”技术。

    简单的说,烧不死技术就是当Bufferunderrun出现时,先暂停写入资料并且纪录烧录中断点,等到缓冲区的资料补充后,从中断点接续烧录,成功的关键是两段烧录的接续间隙要小到不能再小,大约100μm以内。这些早期常见的烧不死技术包括:Ricoh的Just Link以及Sanyo的Burn Proof,另外SeamlessLink、Super Link技术也常见的技术,彼此的差异多在间隙大小。

    藉由这些不死技术协助,缓冲区也就维持在2MB左右即可。小缓冲区不见得会烧录失败,倒是烧录时还打CS或是魔兽,很快就会让飞碟降落在你家,尤其系统资源过少与片子太差,也是能快速制造外星交通工具的方式。

     


图说:不需使用拖盘的吸入式烧录器,可以减少操作空间,但是安装空间不变。



独门元素6:烧片像玩命?降温、隔音、防震!

    硬碟主流转速大概在7200rpm左右,在这种转速会产生不小的温度与噪音,一不小心受到碰撞,硬碟碟片与机身都是坚固的金属制造,损毁顶多资料全毁,但是部分外壳与碟片都是塑胶品的烧录器,必须承受最高极限在1万转上下的转速,稍有不慎就是机毁片爆,更有可能使人受伤。

    各家厂商都了解这种潜在危险性,于是开发出不少烧录监控软体与相关技术,包含防震、散热降温、抑噪等技术,还能检视烧录片的品质,藉以测定烧录时的倍速,避免劣质片无法承受高速烧录而危害使用者。例如,华硕开发出的AFFM(空气流场导正技术)可以降低噪音,DDSSII(第二代高速双层悬吊动态防震系统 )能降低震动幅度、加强操作上的稳定度,AVRS(自动减缓震动系统)则是减少机器内部旋转所造成震动与噪音以及降低不平均的碟片所造成的震动。



    另一家光碟机厂商英群也有设计出S.A.N.I(噪音隔离系统),在马达高速转动时将噪音波导引至减音机构静音,同时维持碟片平稳读写。振动悬吊减震系统V.A.S.则是双层七点式悬吊避震系统,能在高速烧录下避免烧录路径偏移。这些烧录器厂商开发的技术种类繁多,只要先到厂商的网站查询,就会看到更详细的技术解释,对于烧录器的使用者来说,愈多技术也显示厂商对产品的用心。



核心元素7:真本事!好片快烧,烂片照读!

    虽然说了那么多元素,但不管是哪一种光碟机,真正的核心还是读写能力。重点是好片能烧多快,烂片能读多少!基本功夫考验的就是一句老话:“挑不挑片!”

    这项核心元素不是厂商说了算,即使是同一光碟机大厂,不同型号、不同类型的烧录器,相容性就会有绝对差异。例如,Pioneer的A系列DVD烧录器,各式世代产品使用者的口碑就呈现不同变化,A08时代玩家视为烧录宝贝,但是下一世代产品正反评价就呈两极发展。

    另外,一些玩家也对于+R与-R片,各自有心仪的烧录器厂商。例如,在-R片烧录功夫上,Pioneer产品受到不少人青睐(Pioneer主导发展DVD-R),+R片上BenQ有C/P值高的优点,这次测试的Sony烧录器也表现不错。想要了解烧录器真本事,只看光学读写头、控制晶片种类是不够的,得多打听、多逛逛DVD论坛,听听真实烧录经验谈,才能找到万中选一、无片不烧的绝世好机!


耐用程度最强的DVD

   
DVD-RAM属于可重复写入(烧录)的光碟材质,早在1997年就已经被DVD Forum 所认可,虽然与晚辈DVD-RW、DVD+RW的属性相同,但是功力相差甚远,DVD-RAM规格最高可承受超过10万次抹写动作;DVD-RW、DVD+RW仅能忍受1 千次左右的抹写动作。因此,DVD-RAM很适合当作硬碟般使用,对于时常重复更新资料的应用上,是最省成本的碟片。


相容技术大考验

   
有些DVD烧录器可支援多种Book Type(DVD格式),利用工具程式让光碟模拟变更其他光碟模式,例如,将原本DVD+R 的光碟片透过工具烧录成+R、+RW、ROM 的光碟形式。功用在于支援一些相容性较低的早期播放机,让烧录出来的片子能顺利被读取。目前还有最新的单面双层DVD-9(8.5GB)、双面单层DVD-10(9.4GB),甚至容量高达17GB的双面双层DVD-18等规格,采购烧录器时都要留意是否能支援烧录这些光碟片。

by 《SHOPPER电脑买物王》王顺德

  • DVD-R 和 DVD+R 的说明   // 見 3 樓
  • 烧录中文档名的方法       // 見 7 樓
  • (保留)
  • (保留)


[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007-10-3 18: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UCC +96 收起 理由
HammerSun + 9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2 02: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些目前烧盘稳定,读盘力强的机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 05: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买的 HP DVD Writer 1040



感觉还不错,有LightScribe。哦对了,之前的刻录机被我拆了,可惜激光头那结构紧密,估计被我用螺丝刀撬坏了——取下的激光头部分仅有米粒大小,应该还有一组透镜的,但是已被我拆散了...

PS, 原来还叫烧录器,我们这叫刻录机——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这东西里头有刀呢,可以刻...

[ 本帖最后由 beta1 于 2007-10-2 05:4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DVD-R 和 DVD+R 的说明

DVD-R

DVD-R(或称为DVDR) 是可写入DVD格式之一。它的容量比CD-R更大,虽然最初的标准容量仅为3.95GB,但一般容量则为4.7GB;而Pioneer公司亦开发了8.54GB的双层DVD版本,并于2005年推出巿场。DVD-R能够写入一次,相反DVD-RW则能够写入多次。

DVD-R格式是由Pioneer于1997年秋季开发,它被大部分DVD播放器支援,而且获得DVD论坛承认。与它在巿场上竞争的同级产品为DVD+R (另外还有多次写入的DVD+RW)。现在,很多能够同时支援这两种格式的DVD光碟机,一般都会注明DVD±R标记;而一些注明为Super Multi的光碟机更支援DVD-RAM。


DVD+R

DVD+R是可写入光碟格式之一,其容量为4.7GB(共计2295104区段,每区段含有2048位元组),于2002年中由众多公司共同支持的DVD+RW联盟开发。由于DVD+R格式是直接与DVD-R格式竞争,而且DVD-R的开发是由DVD论坛负责,所以DVD+R不被DVD Forum批准和接纳,并声称DVD+R并非官方DVD的格式。

2003年10月,开发组织成功研制出双层储存的DVD+R,使光碟容量增至8.5GB,差不多是单层版本的两倍。该技术已于2004年中期得到相关产品的采用。(参阅DVD+R DL)

它与DVD+RW不同之处,在于DVD+R光碟只能够写入一次,不能重复写入;因此它适用于作长期保存的资料、音乐和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 13: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px-714a的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18: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18: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烧录中文档名的方法

看到一篇老文章,很實用,轉貼給大家

烧录中文档名的方法

1999/01/19刊出

前言

为什么会写这一篇呢?看起来似乎与我的网页没什么直接的关系。的确,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间接的关系.....

许多人自己辛苦制作了一堆的 MP3,想要烧录成 CD 备份起来,却找不到可用的烧录程式。原因是出在中文档名上。有一部份的烧录程式,对于中文档名(广义的来说应是双位元字元)很感冒,烧进去不但变成乱码,还读取不到。这使得自己辛苦做出来的 MP3,没地方备份起来。当然,不要用中文档名是个办法,可是叫我们把中文歌名换成 01、02、03 这样的档名,看起来多没感觉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是喜欢制作英文歌曲 MP3 的朋友,大概没这方面的困扰。

写这一篇只是给一些正在学习烧录方式的朋友一个参考,不是鼓励各位制作 MP3 CD 后拿出去贩卖,这是犯法的行为。我们可以自制 MP3 CD,这是合法的使用,但是拿出去贩卖就是触犯著作权法,要进监牢的。所以在此还是再度呼吁,MP3 自制自用就好,不犯法,千万不要贩卖,以免以身试法,得不偿失。

我将只着重在烧录中文档名的关键步骤,不会对整个烧录软体做概括性的介绍,也不会 step by step 写出烧录中文的方法,以免喧宾夺主,模糊了主题。如果您真的很需要瞭解烧录软体的使用方法或是细则,请参考 Goldentime's 光碟烧录资讯站。另外,不管是 shareware 或是商业版的烧录软体,本站都不会提供,因为这不是本站的主要诉求对象,还请大家到网路上寻找,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故意牺牲片子来反覆做实验,还好现在有 multi-session 这个功能,不然我烧一次就是一片,太亏了。

本文

就我使用的经验,有以下三个程式可以正常烧录中文档名:EasyCDPro95、Nero、WinOnCD。根据 Goldentime's 光碟烧录资讯站的一篇文章指出,还有 Easy CD Creator Deluxe 这套烧录软体也可以用,不过因为 Easy CD Creator Deluxe 这套软体在我的电脑上会造成前面那三个烧录软体的不正常(软体之间互冲),所以我没办法试用,也就没有心得报告可以写。如果您想要知道 Easy CD Creator Deluxe 烧录中文档名的重点,请参考该网站。

Easy-CD Pro 95

Easy-CD Pro 95 的重点在于要选择 Romeo 格式,不要选择 Joliet 格式,因为 Easy-CD Pro 95 的 Joliet 格式有问题,烧录中文档名的结果是错的。这与另外几个烧录软体不同,其他烧录软体要烧录中文档名都是选择 Joliet 方式烧录(也没有其他格式可以选择)。


Easy-CD Pro 95
http://www.dearhoney.idv.tw/MP3/MISC/BurnChineseCD/Easy-CDPro95.gif
如上图,内定为 Joliet,请改选为 Romeo 格式。不过呢,Romeo 格式有个超大的缺点,就是一般的英文字,会强迫转换成大写后烧进去,很难看。以下是修改法,试用于版本 2.11(020):

    请用 UltraEdit 这类的软体来编辑 Easy-CD Pro 95 的主档:ECDPRO.EXE,找 16 进位的 F3 A4 8D 8D A0 FC,改成 F3 A4 EB 0B A0 FC,一共有两组,都要改,一组负责档名,另一组是负责目录名,都改完才能确保烧出来的名称与原本的一样。

附带一提,使用 Romeo 格式烧出来的光碟片,在纯 DOS 下只能看到根目录,但是无法使用,这是 Romeo 的限制。

Nero

我使用的 Nero 是 4.0.0.2 这个版本。之前 3.x.x.x 版本似乎对‘许’这个字有问题(原因最后再说),但是 4.0.0.2 这个版本就我用起来,烧录中文并没有问题,应该是可以放心使用了。Nero 使用的重点,就在于什么都不必改,直接使用就对了。但是如果你曾经改过相关设定,请参考下图改回原本的设定,则烧录中文应该就不会有问题了。

http://www.dearhoney.idv.tw/MP3/MISC/BurnChineseCD/Nero.gif

WinOnCD

包括 WinOnCD 3.0、3.5、3.6,以及 WinOnCD ToGo 4.0,还有 Video Pack 4.0 (这些都是 CeQuadrat 公司的产品)等软体,均通用。烧录的重点也是什么都不要改,如果你曾经改过,请参考下图改回原本的设定。
http://www.dearhoney.idv.tw/MP3/MISC/BurnChineseCD/WinOnCD-1.gif

不过当你在使用 WinOnCD 时,遇到中文档名应该会出现以下的警告视窗:
http://www.dearhoney.idv.tw/MP3/MISC/BurnChineseCD/WinOnCD-2.gif


这是告诉你,标准 ISO9660 的格式不应该有你要准备烧进去的档名,WinOnCD 想要替你换成这样的档名。以上图的例子来说,我本来是要烧录一个‘开机光碟会用到的档案’这个目录,但是由于有中文字,所以 WinOnCD 帮我换成‘开机北~1’这样的目录名,问我可不可以。在此使用者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给他改,另外就是不要改,直接忽略掉。通常我们都是采取忽略掉的做法,而且为了快速,我们会将对话框中的 Apply to all 给打勾,再按下 Ignore,来一口气忽略掉所有的中文档名问题。

不论改不改,均不影响这一片在 Win9x 环境下的读取,差别是在纯 DOS 环境的使用。由于 Joliet 格式允许纯 DOS 看到的是一份档名,Win9x 下看到的是另外一份档名,所以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将这片光碟的所有档案改成在纯 DOS 下是纯英数字元,而在 Win9x 下就是完整的长档名了。在 WinOnCD 中可以分别指定 ISO9660 与 Joliet 的档名,就是这个用途。如此一来,烧录出来的 CD,不但 Win9x 下看到完整的长档名,在纯 DOS 下也不会看到 ~1 这样丑陋的结尾。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要更改目录名的话,不要超过 8 个字元。虽然 WinOnCD 允许你打入 11 个字元,但是只要你超过 8 个字元,那么这个目录在纯 DOS 下就完全无法使用了。

而如果你遵照我之前所说,采取 Ignore 方式乎略掉不正常的 ISO9660 档名的话,那么这些名称不正常的档案或目录,在纯 DOS 下就无法使用。不过只要你确定你并不需要在纯 DOS 下使用这片光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勾选 Apply to all 然后按下 Ignore 了。

还有一个相当类似的警告视窗,如下:
http://www.dearhoney.idv.tw/MP3/MISC/BurnChineseCD/WinOnCD-3.gif

请注意和前面那张比起来,主要的差异是在于前一张是 ISO9660 的问题,这一张是 Joliet 的问题。图中显示,我为了烧有‘许许许2.txt’这个档案,造成 Joliet 格式上的错乱。请不要担心,这个情况一律采用 Ignore 的方式处理,才能保证你烧出来的名称与原本的一样。至于为什么这个档名会有这样的问题,我马上就会提到。

综合说起来,只要你不考虑这张含中文档名的 CD 还需要在纯 DOS 下使用的话,就是勾选 Apply to all 再按下 Ignore 就对了。

‘许’的问题

自从因为 MP3 的出现而开始有烧录中文档名的需求以后,我们发现有个中文字似乎是比较头大的问题:‘许’。会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歌手姓许,例如许志安、许美静、许茹芸、许景淳。可是把他们的名字烧进光碟后,‘许’不见了,不然就是这个档案不能用、目录进不去、甚至还有无穷目录的情况(进去还是同一个目录)。原来,‘许’字的右半边,其实是 \ 这个符号。这个符号从 DOS 有了目录功能以来,在档案中一直被当做是目录的分隔记号。所以有些烧录软体没有考虑过中文字的情况,看到 \ 就当做是目录来处理,问题就发生了。

聪明的你,瞭解到‘许’这个字的问题以后,是否可以举一反三呢?是的,没错,只要中文字的右半边是 \ 的字,都有这样的顾虑。所幸现在的情况好多了,能够烧录中文档名的烧录软体大多已经不会这样了,但是使用 WinOnCD 要注意以下的使用法仍然会造成‘许’的错乱。

WinOnCD 强大的档案编辑能力非常好用,有时候你编辑了半天,想要先存个档,日后再编辑整张光碟的内容,这无可厚非。但是只要你的中文档名中有‘许’这类右半边是 \ 的字,存档后,下次再读回 *.CPJ 档时,有‘许’字的地方就会出问题了,这时候如果没注意到就开始烧,则这一片有‘许’字的地方就没办法使用。所以使用 WinOnCD 时,一口气编辑完整张 CD 的内容后就直接烧录(或制作成 image 档),不要再存 *.CPJ 档;就算存了档,也不要再拿出来使用,以避免这个情况发生。当然,如果你都没有中文档名,则可以放心的使用 *.CPJ 档案来纪录你目前编辑的情况。



日文怎么烧?

在此我们讨论的是 BIG-5 码的日文字型,也假设使用者自行安装了 Win9x 用的 BIG-5 日文字型。

有人喜欢日文歌曲,也会烧录中文档名,但是遇上日文字还是烧的不正常。在此提供一些要诀:

   1. 用 Easy-CD Pro 95 的 Romeo 格式来烧,一点问题也没有。

   2. 不管你烧录的作业系统是 Win95 还是 Win98,如果你是用 Joliet 格式烧(即不论你是用 Nero 或是 WinOnCD),用 Win98 中文版才看得到日文,也才能使用。

此乃因为 Win95 中文版没有考虑到 BIG-5 中的日文部分,其 UNICODE 的范围没有日文码,所以无法对应转换。Win98 则有这部分的 UNICODE,所以看得到日文。不过要注意的是,Win98 中文版也不含日文字型,必须使用者自行解决这方面的需求,例如安装中国海字集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神秘的‘·’符号


如果你使用 Joliet 格式烧录(即不论你是用 Nero 或是 WinOnCD),且档案或目录名称包含了‘·’这个符号时,则这个档案或目录就不能读取了。原因不明。据说有这样‘功能’的符号不只这一个喔!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很需要在名称上使用·甚至其他全形的标点符号时,请改用 Easy-CD Pro 95 的 Romeo 格式来处理。

似乎不管是什么字,只要是萤幕上看得到的,Romeo 就烧的进去,且不会有问题。Joliet 牵涉到系统 UNICODE 的问题,要顾虑的事情比较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eepTimes.NET 太空游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