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X系列官方授权正版
搜索
查看: 979|回复: 9

[灌水] 未来帝国的争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5 1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帝国的争夺:微软称霸网络胜算几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环球》杂志

环球2008009期封面


  未来帝国的争夺

  互联网,究竟有多强大?也许,很多人最大胆的回答都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被笑话。

  “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控制现实”——这并非耸人听闻的猜想。随着互联网不断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一个网络帝国似乎正在逐步形成。最近,微软着手收购雅虎并瞄准Google,让人似乎看到了帝国型网络公司的前景,同时也令人想起了电影《黑客帝国》中巨大的虚拟母体MATRIX主宰着世界和人类的一幕。

  有人甚至预计,未来人类的整个权力都有可能移交给人工智能和网络,就如特里·比森在科幻小说中的预言:未来人类将由一个被称作ARD的地球智能来照料,它就是从一个监测网络发展而来的;另一种东西叫RVR,作为人类无所不知的“大管家”,它可以看作是移动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同时,如果对这种网络帝国监管乏力,那么人类生活的一切,包括你的隐私,都有可能被一种不可知的搜索网络监测、传播……

  未来的网络帝国会是这样的吗?未来的网络帝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吗?未来我们的生活将对网络帝国有着怎样的依赖?未来全人类都会成为网络帝国的“子民”吗?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惊世一问,如今对于雅虎而言,是再现实不过。

  2008年初,微软宣布已经向雅虎董事会提交收购报价,交易总价值约为446亿美元。这一出价高出了雅虎当时股价的62%。谷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戴维·多姆德随后在谷歌官方博客中称,微软图谋将其对计算机软件的垄断地位延伸至互联网领域。

  的确,微软的大手笔,表明了它向互联网转型的决心,暗含对抗谷歌的权谋,亦透露出其控制数字生活方式的野心。

  微软称霸网络胜算几何?

  《环球》杂志记者/谢黎

  两个多月来,雅虎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446亿美元!当微软在2月1日报出洽购雅虎的价格时,全世界都睁大了眼睛。

  而后,一出也许可以取名为“雅虎倒计时”的大戏华丽上演。看客们有说微软蛮横强买的,有说雅虎坐地起价的,也有的说谷歌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而美国媒体给出了如下评价:这是一次显而易见、精妙绝伦、攻击凶猛、防守严密的并购战。

  尽管目前收购还处在僵持状态,但路透社的调查结果显示,8名研究微软股票的分析师全部认为微软将成功并购雅虎。而在15名研究雅虎股票的分析师中,也有14名看好这笔交易。

  微软期待利剑在手

  每个高手都希望有一件趁手的兵器。而雅虎正是微软看中的“倚天剑”。

  信息产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微软可以说居功至伟,也因此成为赢家之一。但微软似乎没有更多享受到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好处。作为不可一世的软件帝国,微软在经营互联网市场方面却是新手。资料显示,整个2007年,谷歌的网络业务年收入递增了50%,而微软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了高达5.1亿美元的亏损。

  正因如此,微软敲定了“双S”(Soft+Service)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将其主要软件业务互联网化。然而,这个新战略的推进却遭遇到谷歌的强大阻力。

  谷歌的最大冲击力在于其对微软商业模式的无情颠覆。有业内人士认为,微软销售软件的模式,较之谷歌免费提供软件赚广告的模式来讲已经过时。不仅如此,谷歌正将免费软件的触角从有线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扩展,2007年开放的手机系统软件就让微软胆寒。更致命的是,谷歌的收入来源并不靠软件本身,而是基于软件应用所获得的网络广告,而微软一旦没有了软件的收益,将无法继续生存。

  面对新秀谷歌咄咄逼人的“屠龙刀”,微软需要一柄利剑。而雅虎正是不二之选。可以说,收购雅虎对微软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是可以通过雅虎获得和掌握在线广告三分之一的天下,虽然与Google仍有距离,但却让微软站到了非常有竞争力的位置上;二是合并雅虎后,微软将在电子邮件和财经新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可借雅虎在互联网领域形成一个平台,以蚕食更大的市场份额;三是为微软引入互联网文化基因。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微软携技术、资金优势却无所作为,这与微软在企业文化上的不适应有关。要实施文化变革,使微软互联网化,引入雅虎这样的网络公司不失为一种选择。

  不仅如此,据微软内部员工透露,2007年12月中旬,在微软向雅虎公司发出收购要约的前几周,微软的几位高管曾深入中国、韩国和日本,研究这些国家的互联网市场,并且得出重要结论:要在亚洲良性发展,任何外来公司都需要与在竞争中占优势的当地互联网公司合作。恰恰,雅虎近年来通过投资三家最热门的互联网公司(雅虎日本、韩国的GMarket Inc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而在亚洲抢占了有利地形。收购雅虎无疑会让微软对亚洲市场更加“手到擒来”。

  如此多的好处,难怪比尔·盖茨宣称愿意“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以实现并购雅虎的这桩交易。

评分

参与人数 1UCC +30 收起 理由
白衣 + 30 不错的话题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1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雅虎时代的互联网格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环球》杂志
  雅虎还能扛多久?

  从红极一时的网络门户走到如今进退维谷的处境,雅虎在许多国际IT界人士的眼里,已经走到必须卖出自己的时候了。

  对微软的并购提案,雅虎董事会予以了坚决的回绝。在致全体员工的邮件中,首席执行官杨致远这样写道:“微软收购请求极大地低估了雅虎价值。”

  杨致远认为,预计到2010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由2007年的450亿美元增至750亿美元。而雅虎是全球认知度最高和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全球范围内每两名网民就有一名为雅虎用户。看得出,杨致远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筹码。

  为了阻止微软的收购步伐,雅虎一直在寻找其他替代方案,包括与谷歌、新闻集团和时代华纳探讨开展某种形式合作的可行性,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与微软的收购方案相比,雅虎与谷歌联盟的计划会有更大的反垄断麻烦;时代华纳本身在网络广告方面也是自身难保,《纽约每日新闻》网站引用分析师的话,把AOL与雅虎的谈判称为“落水者间的自救”;新闻集团先寻求将旗下的MySpace与雅虎合并,但默多克知道“微软拥有的资金远多于我们”,于是与微软密谋联合收购,但微软的首选当然是独自收购雅虎。

  杨致远的强硬似乎刺激了微软本已勃发的收购雄心。微软日前下了最后通牒,明言三周内,善意收购不成,就恶意收购。这就是微软的脾气:真金白银加大棒。

  在这种情况下,雅虎不少股东已经对微软开出的收购价码表示公开认同和支持,雅虎董事会也开始出现分裂,以董事会主席罗伊·波斯托克领衔的部分董事会成员表示支持微软对雅虎的收购。

  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被许多业内人看了个明白:微软要走捷径向互联网转型,收购雅虎几乎是不二选择;而雅虎本已式微,在半推半就地被收购前,趁机拿捏一下提高身价也可以理解。

  后雅虎时代的互联网格局

  微软很大,大得有些不可一世的霸道。只要微软的手伸到哪里,哪里就要为之腾出一片山河。无所不在的Windows和Office,无所不在的IE浏览器和MSN,这些资源都可以变成互联网事业的巨大基础。

  但是,微软虽然是互联网“大国”,却不是互联网“强国”。互联网江山目前最具战略意义的制高点——搜索和基于搜索的在线广告,被谷歌牢牢地盘踞着。

  微软的压力不仅来自谷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的生猛,也来自对互联网业务增长的热切期待。在网络应用越来越深入的时代,一切可以想像到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实现,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微软跟在谷歌后面的滋味并不好受。

  收购雅虎有助于微软从一个传统的软件帝国向互联网业务转型。而微软狂飙突进的计划,给了业界一个冲击波。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德拉姆蒙德在博客中愤然写道:“难道微软想在互联网上继续它对PC行业霸道的垄断地位?”

  微软的战略是希望创造一个硬件、软件、网络合一的“超级帝国”。微软首席财务官(CFO)里德尔在2009财年的公司预算中提到,微软将在美国经济不景气时期内收益38%,并将以两位数的增长,带动全球软件行业的发展。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早在股东大会上就开诚布公,要把在线服务及广告作为软件巨人的未来战略重心,吞并雅虎不过是其中一步棋。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微软与谷歌将变成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双寡头”,而其他同行的生态将进一步恶化,导致全球互联网的版图重新改写。

  未来启示录

  互联网在进步,不仅仅是技术在进步,更重要的是文明的进步。互联网从资源短缺到主宰世界,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变革。

  微软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变革的必然性,为了不被新时代的代表谷歌所颠覆,微软试图利用前时代的资本积累来买雅虎,或者说买时间,以免在未来被淘汰。因此,微软对收购雅虎高调张扬,志在必得,实在也是形势逼人,而所谋甚大。

  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互联网帝国的子民有多少?若按19.1%的互联网全球平均普及率计算,这是一个拥有约11亿5000万人口并且其版图仍在迅速扩大之中的壮阔江山。而且,它终将会达到更惊人的规模,其背后意味着的财富也不可估量,正是这些在强烈地刺激着互联网企业的霸权野心。

  微软购买雅虎若成功,一个“微雅帝国”就将横空出世;而巨头谷歌岂会坐以待毙?一场帝国反击战不可避免。而在此过程中,为了取得争霸战的胜利,它们将越来越深入地开发各自的控制术,争取各自的“子民”,互联网帝国对全人类的影响将会以超出人们想像的程度步步深入。

  作为用户,每个人的家庭住址、人际往来,都有可能因为他人探秘隐私或商业上的需要,被敲进“微雅”或谷歌的搜索目录,成为它们的猎物。

  在这场关于未来的战争里,微软和谷歌的选择不多,而你或者我的选择也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1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网络帝国”的权力分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环球》杂志
  韩松

  随着互联网不断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一个网络帝国似乎正在逐步形成。微软收购雅虎并瞄准Google,似乎让人看到了帝国型网络公司的前景,同时也令人想起了电影《黑客帝国》。影片中,巨大的虚拟母体MATRIX主宰着世界和人类。未来的网络帝国会是这样的吗?

  权力向网络转移

  如果把权力理解为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支配力的话,那么,网络公司正在朝这个方向迈进。数百万人同时在线玩网络游戏,已在网络公司那里魂不附体了。但网络并非游戏或娱乐,它更从现实世界中攫取了实质性的权力。

  今后,我们或许会看到阿里巴巴控制虚拟世界的经济,新浪控制资讯和娱乐,当当控制出版业,而百度决定着对每一个意义的解释——这并非科幻。

  考虑到技术的发展,网络帝国权力的膨胀将是飞快的。比如,语义互联网的出现,将使互联网更加智能,而后,人与电脑之间将相互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可能通过神经网络和细胞自动控制建立一个全新的、类人脑的网络世界,从而大大提高网络权力的分量。

  值得注意的是虚拟世界的发展。Hipihi(3D虚拟世界平台)的老总许晖甚至说,3D虚拟世界的创造体系,将发挥瓦特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的引擎作用。

  另外,移动网络的发展,将促使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诸多定位服务不断出现,现实中的很多服务业务可能转入网络公司。注意力经济也许会在构建网络世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未来网络帝国的权力分配,将取决于注意力的分配——消费者选择把注意力“花”在哪里。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再混合,整个系统正在变成一个平台和数据库的混合体,服务面将会更大。在最近的关于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的报道中,网络已成为提供信息的一种最有效渠道,很多情况下超过了电视,夺取了话语权。尤其是在线视频和网络电视的普及,给CCTV等传统媒体提出了如何适应未来发展的问题。

  结合了声音、视频和实时对话的综合通信技术,使“丰富因特网应用程序”(RIA)为网上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用户对网络的人身和精神依附性。

  谁控制网络,谁就控制现实

  虚拟世界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网络帝国的权力模式。

  根据美国科幻小说《雪崩》设计的网络虚拟国度“第二人生”,目前已拥有400万注册居民。他们在网络上工作和生活,日均交易额过百万美元,还造就了钟安舍这样的百万富翁。世界五百强纷纷入驻“第二人生”,一些国家还在“第二人生”中设立了大使馆,哈佛大学在里面开学,路透社也设立了“第二人生”分社,还有一些国家的总统候选人在里面设立了竞选分部。

  所以,虚拟世界不仅仅只是关于数字的生活,它也使我们的真实生活更加数字化。类似“第二人生”这样的虚拟世界,使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有了新的落脚点。

  有人甚至预计,未来人类的整个权力都有可能移交给人工智能和网络。比如特里·比森在名为《亲爱的艾比》的科幻小说中预言,未来人类将由一个被称作ARD的地球智能来照料,它就是从一个监测网络发展而来的。另一种东西叫RVR,作为人类无所不知的“大管家”,它可以看作是移动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今天,如果我们可以通过Google得到导航地图,在商场购物时随时可以从Yahoo那里得到出价建议,那么今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难道不是都可以由一个随时跟在身边的“幽灵”来进行综合解决吗?

  再比如把人类的意识数字化后上传到计算机系统的问题,有科学家已经在做这项工作。作家拉拉在《掉线》一书中描述了这样的未来:世界将分为“基底世界”(即现实世界)和“网球”(虚拟世界)两部分。全人类都把意识上传到“网球”,脱离“基底世界”的生活,因为网络才是真正的桃花源。而“基底世界”再也没有一个人,只由自动机器接管。那么谁来掌控这个未来的“网球”人类世界呢?不太可能是现实世界的政府。那么可能是Yahoo吗?可能是微软吗?可能是林登实验室吗?

  如此大权在握的网络帝国很可能首先产生于西方。目前我们还很难设想一家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公司能达到帝国型规模。网络帝国不仅仅是“人头经济”的问题。它涉及信用、安全、语言,还有技术及文化价值观。

  25个流量最高的美国网站中的14个在美国之外吸引的访问者比国内多。美国科学家预测说,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移民”,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到 2011年,80% 的网民将加入虚拟世界。而这种前往异质文化、异国背景的虚拟世界的人口流动,不需要办理任何海关手续,又怎么控制呢?

  这里面也有权力多极化的问题。比如“第二人生”的开发,现在有林登实验室的版本,有中国人开发的版本。谁更能吸引居民入住呢?中文虚拟世界的一位开发者查卫江说,美国“第二人生”里面更多的是欧美用户,中国的版本中更多的是国内用户。不仅文化不同,虚拟世界的经济体发展程度也不同。

  那么,相同文化、语言和经济背景的虚拟世界,将来会否联合在一起呢?比如就汉语文化圈的“第二人生”而言,大陆的,香港特区的,台湾地区的,新加坡的,北美华人社区的,欧洲华人社区的用户,有可能统一成一个大的网络联合体吗?它与英语的虚拟世界会是既对话又对抗的关系吗?这些都会打破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如果一个国家的半数居民都跑到外国的虚拟世界去了,现实世界中的国家权力又如何去管理和影响他们?

  由此,我们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设想:如果一些问题解决不了,网络帝国之间会爆发军事冲突吗?如果某大国用黑客手段“误炸”了另一国设在虚拟世界中的一座大使馆,那么,这在现实世界中会引起外交纠纷吗?在网络战争中,大量的民用网络公司将被临时征用。那些控制着巨大网络资源的帝国型公司将如何利用这样的机会发“军火财”呢?

  现在,已有人在“第二人生”中组建虚拟军队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网络世界中五花八门的民主或专制政治体制不会不考虑战争手段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设想中的微软公司的和平视窗计划,就是用一种网络虚拟战争来解决现实战争问题的,而且得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因此将来有可能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赢得了主动,谁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建立网络权力学

  1996年,笔者在美国买到《雪崩》的时候,还不会上网。十余年后,中国已成了世界第二大网络国家,印度等国也在纷纷赶上来。对一些人来说,网络对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很大,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很大。今后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发展。未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权力的重组是必然的。

  但我们对网络未来的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这主要在于人们还把它理解为一种技术形态而不是权力形态。实际上,对政府来讲,网络不仅仅是信息公开那样简单。网络对世界的改变是实质性的。网络权力学,包括虚拟政治、外交、军事和法律等的研究,应该是大学的一门新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权力”控制你的一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环球》杂志
  王晋燕

  在当今世界,微软掌控着个人电脑的软件系统,雅虎则把持着互联网的门户,而互联网业最具战略意义的制高点——搜索和基于搜索的在线广告,牢牢地被谷歌盘踞着。谷歌因此成为了真正让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感到不安的公司。

  “网络就是一切”

  早在2005年,美国作家斯蒂芬·阿诺德在《谷歌传奇》一书中就曾作出了这样的预言:“谷歌有一个雄心壮志,这就是将信息时代从台式机推向互联网。谷歌是这个时代的计算平台,它会将微软从王座上拉下来。”

  这个预言似乎正在加速变为现实。

  凭借在互联网广告和搜索市场占据的垄断优势,谷歌轻松地进军几乎所有互联网领域,包括电子邮件、视频共享、网络地图、手机软件、社交网络、办公软件,等等。2007年,谷歌的营收比2002年增长了37倍,员工人数超过1.6万人。

  谷歌的迅速扩张,使微软控制的个人电脑帝国的拳头产品正面临逐步变成“无意义资产”的风险,因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在远离个人电脑而转向互联网——套用那句俗语,“网络就是一切”。

  30多年前,比尔·盖茨描绘了家家户户使用个人电脑的宏伟蓝图。他的这个梦想到新千年时在发达国家基本已经实现。然而,自从谷歌横空出世以来,微软的全球霸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盖茨,这位即将从2008年7月起退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的统领最早预见了互联网的价值,但却没能成功地将自己一手打造的软件帝国带入互联网的世界。

  盖茨的接班人、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兹,曾在自己撰写的高管备忘录中强烈建议微软将互联网服务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对所有事情都保持快速的反应,并且用最快的时间拿出决策来。如果稍有闪失,我们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奥兹承认,谷歌的崛起让微软措手不及,他很早就有了联合其他互联网公司共同抵抗谷歌的想法。有消息称,微软此次收购雅虎,他才是真正的幕后操纵者。

  小心窥视街道的“眼睛”

  曾几何时,谷歌只不过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而如今,谷歌早已将触角延伸到IT业的各个角落。从推出Gmail免费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到“谷歌地球”这样的卫星地图服务,再到收购全球最富创意的视频网站YouTube,谷歌的版图迅速扩张,谷歌每推出一种产品,都在刷新着人们对互联网应用的想像力。

  2007年6月,谷歌为其极富创意的在线地图工具谷歌地图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搜索功能——街道视图服务。谷歌在其宣传广告上这样描述道:“借助‘街道视图’这项新服务,用户可以模拟走在一个城市的街道上,查看附近的饭店,甚至拉近镜头寻找公交车站和路牌以制定出行计划。”

  与以往一样,谷歌推出的这项可以360°浏览街头实景的新搜索服务立刻引来众人极大的关注,利用“街道视图”查看街景俨然成为一种风潮。然而,当车身上带有“谷歌”标志、车顶安装了摄像头的汽车出现在美国一些城市的街头抓拍高清晰度的全景图片时,人们发现这项服务正在侵犯隐私。

  由于照片画面巨细无遗,路人在街边的一举一动、甚至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都清晰可见,细心的使用者不断发现例如一名男子在街边挖鼻孔、两名年轻女子穿着比基尼享受日光浴,一对夫妇在公交车站长凳上亲密等图片。新服务随即引发侵犯公众私隐的广泛争议。

  在美国流行着一种说法,如果能在动画喜剧《辛普森一家》中被调侃和嘲讽过,才算进入了主流文化。谷歌无疑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在该剧的某一集,马芝·辛普森将她的名字输入谷歌中搜索,惊奇地得到62万9000个结果,随后她在谷歌地图中查找自己的房子,当她把卫星照片放大后惊骇地发现,荷马·辛普森竟然光着身子躺在外面的吊床上,“进来!别人都在看你呢!”她冲着窗外大声叫喊。荷马慌忙回到屋里。

  从这个略带调侃的例子中,人们似乎能够窥见今日的谷歌意味着什么。它主宰着互联网,让无论身处何处的所有人,就像马芝一样,都能够得到她想要的信息。然而,当人们沉迷于这种日益便利的服务时,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隐私也在悄然被泄露。

  谁将控制你的一切

  这已不是第一次谷歌引发人们的担忧。人们还清楚地记得,近些年来,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的政府曾对谷歌地图涉及军事要地提出过强烈的抗议或是稍显软弱的规劝。

  更为令人担心的是,任何人,只要在互联网上出现一次,就开始被记录,他的需求被跟踪,随着上网次数的增加,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开始被锁定,一个隐秘而强大的控制工程就可能会针对他而展开。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把他们的电子邮件、照片、博客、视频、定制新闻、地图、联系人、社交网络、文档、以及信用卡——总之,他们生活中的所有资料都保存在网络服务器里。这让网络巨头,比如谷歌,正变得像一所银行,只不过它保管的不是货币,而是信息。

  利用庞大的信息银行,网络巨头可以开发出更为精准的搜索工具,通过对用户个人资料的综合分析更为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个人用户提供精准的服务,而在用户享受这种便利的服务时,也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网络帝国”的“子民”。

  如今,以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案为标志,微软与谷歌之间争夺全球互联网霸业的大战正式开启。不难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了取得争霸战的胜利将越来越深入地开发各自的网络控制术,同时,广告商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将更为依赖于这种控制术,作为普通互联网用户的个人,又将如何逃避网络帝国日益无形而强大的控制?

  还记得影片《黑客帝国》中莫菲斯与尼奥有关人类被Matrix所控制的经典对白吗?莫菲斯启示并让尼奥看到,人类之所以被Matrix所控制,是源于对便利生活的沉迷。

  在一部风靡全球的FLASH影片中,两位美国记者曾大胆地预测2014年谷歌独霸网络天下的情景:“2014年,人类对信息的使用达到了早期难以想像的广度与深度。2014年3月9日,谷歌发布了集大成的EPIC。”

  伴随影片开始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判断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10: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只需要一台电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环球》杂志
  常海山

  飞机不再害怕坠落,酸乳酪会向你道早安,而人的意识将被储存在超级电脑里,思想永存。这些奇妙的主张不是来自一名科幻小说家或者水晶球巫师,它们是英国通讯巨头企业英国电信的未来学小组领导人伊恩·皮尔森极严肃的预测。他认为,人类可能在45年内发明超级电脑,下载人脑信息,让人类做到真正不朽。

  “超级”计算机最新发展

  尽管皮尔森的预言听上去还非常怪异,但是,根据现代电脑科技的发展速度和推算法原理,这种预言将可能成为事实。

  以硅片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仍牢牢占据着世界的统治地位,现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榜首的“Blue Gene/P”(蓝色基因/P),其处理性能达到了惊人的3PetaFlops,即每秒可进行三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它是全球首台持续运算性能超过1PetaFlop的超级计算机。但有半个网球场大小的体积、系统结构十分复杂且造价昂贵的Blue Gene/P,让人很难想像这就是以后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现代计算机技术按照“摩尔定律”迅猛发展,每18个月左右计算机性能就会提高一倍。科学家认为,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传统计算机的制造工艺不可避免地要挑战物理学极限,并预言,到2020年,传统计算机在信息储存和处理方面不可能有大的发展。那么以硅片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要走到尽头了吗?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哪个将在未来世界称雄?

  光子计算机的原理是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数据运算、传输和存储。在光子计算机中,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这远胜于电子计算机中通过电子“0”、“1”状态变化进行的二进制运算,可以对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任务实现快速的并行处理。光子计算机将使运算速度在目前基础上呈指数上升。

  而把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结合起来的可能性,是1982年由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因曼首次提出的。量子计算机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能够实现量子并行计算,加快解题速度;二是由于量子的叠加效应,大大提高了存储能力。量子计算机的问世,将在诸多方面突破现有计算机模式。甚至,量子计算机的外形和输入输出方式也可能与现有的计算机迥然不同。

  自从1994年提出DNA计算机概念以来,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对生物计算机进行研究开发。DNA计算机技术的诱惑力,在于其和传统硅技术相比所具有的巨大存储能力:一克DNA所能存储的信息量,估计可与1万亿张CD光盘相当;数百万亿个DNA分子拥有可感受和回应周围环境的所有计算结构,可在一个狭小的表面区域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来协调工作。这一并行处理能力,据认为可与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超级电子计算机媲美。

  虽然生物、光子和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由于它们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各国政府一直投入巨资进行资助。预计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这几种新型计算机可取得突破性进展。

  “电脑?其实一台就够了”

  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互联网也在同步迅猛发展,互联网让世界真正地变成了地球村。“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尔勒早就得出论断。

  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对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互联网服务正酝酿革命性转变。日前,日内瓦欧洲粒子物理学中心正研发新一代网络(the Grid),传输速度可达标准宽频服务的1万倍,下载电影只在弹指之间,其威力之强大,可容许网络游戏万人对战、高清视像通讯平民化、全息立体影像随传随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算机,采用的是用户终端模式,即所有的文件、程序和服务都运行在大型主机上,用户通过终端机远程共享。而在计算机普及后,人们拥有了独立主机。而现在,似乎划了一个圆,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我们又走回到了最开始的起点。

  2008年3月17日,谷歌公司CEO施密特访华时,曾提及计算机使用方式的改变,即个人计算机架构向“云计算”发展。事实上,不是只有谷歌一家在做“云计算”,微软、雅虎、IBM、SUN等计算机企业也都对此革命性模式投下重注。

  那么,神秘的“云计算”究竟是什么?

  “云计算”可以说是一个架在浏览器(可以说是用户)和储存信息(可以说是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桥梁,目的是加快和完善数据处理,减少硬件软件投资。其基本原理是,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让数据运算加快,实现分秒之间处理超大规模的数据流量。简言之,“云计算”将使未来的互联网变成超级计算的乐土。

  在“云计算”得以实现的情况下,用户需要的其实是一个远程桌面,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不需关闭,任何一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或者终端只需输入用户名密码,就可以登陆。用户不用再等待计算机漫长的启动,不用再担心病毒和黑客攻击,不需要再花钱进行硬件升级,因为这些都会在“云计算”的厂商服务端解决。

  可以想像,未来我们将感受到“一切皆虚拟,与地理无关”的体验。正如《巨大的转变》一书的作者尼克拉斯·卡尔所言,“忘记Thomas Watson那句著名的‘世界上只需要5台电脑’的名言吧,其实一台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10: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帝国时代”的中国机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章文

  实习记者/赵聪超

  微软并购雅虎的消息,已经风传好几个月了,至今尚未成局。对此,不少业界人士纷纷撰文分析其并购前景以及对业界的影响,其中就有不少针对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的。有人担心在未来的“网络帝国”中,中国本土公司将被挤压,没有竞争力;也有人表示不用多虑,认为“网络帝国”可能永远都不会存在,而中国本土公司在面临外来者的挑战时,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当年在雅虎任过职,他以雅虎今天面临被收购的命运为例说,当年雅虎也俨然是一个“网络帝国”,后来因为创新能力不行,渐渐走下坡路,沦至今日的命运。由此周鸿祎预测,即便微软最后成功收购雅虎,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微软作为一个庞大的软件帝国,今天在互联网的表现很一般。理论上讲,它比谷歌有钱,市值也很高,这些年也雇了一批教授专家,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研发中心,如此多的资源和巨资,竟然做不好MSN和LIVE,就说明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丧失了创新机制。自己没有信心去做互联网,而是要以收购方式来做,实际上收购结果未必好。”周鸿祎说,“从技术层面看,两家巨无霸公司合并后团队分崩离析的风险很大,从历史上看,几百亿的并购很少成功,成功率仅有20%~30%”。

  周鸿祎还认为,微软公司的团队已经老态龙钟,应该收购一个像FACEBOOK这样有新鲜活力、创新精神强的公司,但现在是在收购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公司,其前景不乐观。

  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则从技术发展的层面,分析了他对“未来网络帝国”的看法。对谷歌正在带头推广的“云计算”网络模式,李开复解释说:“云计算,听起来像把云瓜分占领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云计算有四个特点:第一,数据飞到云上去,不存在个人电脑里而是存到某一个服务器了,云的意思就是非指定服务器;第二是指应用会飞到云上去,就是不需要一堆应用软件,打开浏览器就能上去;第三是说无论任何设备都能连到云端,不论PC还是手机电视都可以;第四是数据飞到云端就没限制了,容量无限大计算更快。”

  据此,李开复说,其实不太会出现所谓的“网络帝国”,因为大部分云计算的公司都是用公开标准来做,是可以替换的,“我们的服务器可以替换不同品牌,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提供不同服务。另外就是那个庞大的云很难被一家垄断,比如IBM走IT外包路线,谷歌走搜索广告,M-ZONE走商店外包,看来比较难以一家独霸天下。”

  不过,即便不会出现人们担心的“网络帝国”,但未来外国大公司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威胁还是被一再地加以讨论。

  前搜狐总裁、现优酷总裁古永锵并未如此悲观,他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还是中国本土公司占据主流:“其实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通行的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讲的是创新能力,公司再大,创新能力不行,就没有竞争力”。

  周鸿祎则表示,互联网是一个特殊领域,比较虚拟。用户习惯决定互联网发展,外国公司到中国来不一定斗得过中国本土公司,“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能本土化,产品很难符合中国本土用户需求,第二是外国公司总部在其本国,决策过程很长,中国市场很多决策必须要层层请示美国总部,而总部又不是为中国一家服务。很多时候中国在其整体战略里地位并不高。这是他们很难避免的宿命。而中国本土团队最了解本土国情,决策过程很快。”

  所以周鸿祎认为,外国公司如果继续延用这种机制,包括YouTube,FACEBOOK进入中国都可能不敌本土企业,“我不认为谷歌在中国能干过百度,百度熟悉本土市场,创新能力也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1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喔~~~~

,“我不认为谷歌在中国能干过百度,百度熟悉本土市场,创新能力也很强”。


这个成了我bs摆渡的源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15: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may 摆渡 be with you[S::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19: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话说,在中国,

还真离不了摆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3: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娃不确定能否实现纯“服务帝国”
按照人类的经济模式
无硬产品的东西最终不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eepTimes.NET 太空游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