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X系列官方授权正版
搜索
查看: 784|回复: 0

[转帖] 「後辦公空間」時代來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0 1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後辦公空間」時代來臨

文/江家華 《誠品好讀》  

想像一下,未來你的辦公室,隨處都可以上網,每天也能調整自己在辦公室的座位,今天和企劃組的同事開會,便將座位移至A區,明天和業務部協調,位置則移動至B區。幾個伸縮支架、活動式布簾,便搭建起如蒙古包式的臨時會議廳,四處牆面都能自由書寫、也能投影。開會時,主牆面上有三個視窗的投影:一個是主要用來說明的簡報,一個是與國外同步連線的視訊畫面,另一則是瞄準會議桌上草稿圖,可以即時將構想繪成實際草圖,直接雙向溝通:簡報者不管移動至何處,都可以透過一台簡單如筆記型電腦、或是輕薄的電子儀器介面操控,相當便利。
拜資訊科技發達之賜,像這樣的辦公空間絕非憑空想像,艾銳家具總經理鄭正雄表示,這與歐美近年採行的辦公空間規劃:「行動辦公室(Mobile Office)」相當接近:因應網路的發展,辦公空間可以自由彈性調整。另外,新趨勢中也有如順應網路發展、縮減辦公室面積規劃的「旅館式辦公室(Hotel Office)」:愈來愈多如業務性質的員工,在外頭奔波的時間比待在辦公室還久,這些員工到辦公室第一件事便是check-in,然後領取話機、電腦等設備帶到固定位置上,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小時,然後再把位置share出來。如此,在實際員工數一百人的公司內,只需規劃三十人的空間。

辦公室空間不斷地被重新定義,工作形態的轉變也使得辦公空間的範圍比傳統定義更為擴大,像是移動中的車廂、機場候機室、商務旅館等……這些能處理公務的地方,逐漸形成虛擬辦公室(Virtual Office)。美國帕洛雅托研究中心全錄辦公室的Mark Weiser博士曾於九○年代提出"Ubiquitous"一詞,意指未來資訊將無所不在,無線網路隱身無形,資訊交流更是打破因時因人因地的界線,鄭正雄說,「傳統辦公空間逐漸成了情感交流的場所」。

十八世紀末的工業革命,使得辦公室正式從家庭中出走,在此之前大部分的人多半以自己的家為工作場所。時間拉回廿一世紀的今日,隨著工時的拉長,人們在工作場域的時間占比隨之增長,休憩和機能性空間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甚至不可或缺。「這樣多少也呼應了情感經濟的趨勢」,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吳鄭重說,辦公場所不該一味追求理性,即便單調的生產線工作,換了一個較人性舒適的空間,生產力就算並未明顯提升,員工的滿足感也必定提高許多。


除此之外,傳統的辦公空間展現了強烈的親疏尊卑關係,以日本為例,空間從外至內,是按照職務層級由小至大,坐在最末端的人通常為經理或課長等管理職,能看見所有同事,其他人卻看不到他。在此,位置展示的是一種權力關係,也是公司內的互動關係。未來,則將朝向強調互動、表演關係的空間排列,座位關係打破制式排列,可能為圓環狀或是點狀;員工覺得來上班是來扮演某種角色,上班的過程不只滿足了成就感也獲得愉悅感。吳鄭重舉例,台灣汐止便有一間辦公室空間規劃概念取自商店,部門與部門間的關係,像是大家彼此互相買賣東西,各部門形成內部服務的關係,彼此工作起來更為流暢,便也是此類趨勢的前身。

無論如何,工作方式及工作環境的日新月異,都是希望能藉此提升工作品質。因而,未來在思索Work Design時,將不再只是空間環境的設計,諸如組織文化、人際關係、刺激構思等……都需要被考慮進來。如此一來,人或團隊與工作空間才能相互作用,讓職場環境能夠更為活絡且理想化。


辦公家具--隱藏「無線」可能  
口述/鄭正雄(艾銳家具總經理)

無線網路的發展使得工作形態開始產生變化,不僅辦公室空間的規劃以「數位整合」的概念發展,辦公家具系統也往「數位整合系統家具」方向靠攏。龐雜繁複的資訊設備,如何能夠化繁為簡──透過事先規劃,管理並隱藏電纜線及電源線,只留下操作的介面,成為辦公家具未來的發展趨勢。

日本建築師押野見邦英(Kunihide Oshinomi)便提出名為「D-Molo」的辦公系統家具,D指的是Desk,而Molo則是義大利文的「橋墩」,援引橋墩的構成概念,象徵數位時代的工作者的辦公室基礎建設,可以依照使用者的喜好需求進行各種架構上的變化。設計者將其稱之為"half-design"──設計師只完成設計的一半,另一半則交由業主使用者自由挑選。只要將橋墩(桌腳的兩支支架)架好了,橋墩可以收納電腦主機;在其上架上排列著圓孔的橫樑,圓孔方便線路的管理;橋面(桌面)可以自由變化,從桌板形狀、顏色都可以自由變換。


另外,整合系統家具的擴充性,還包含了水平方向的延展,擴充整個工作場域,空間尺寸可以彈性伸縮;也能如電線桿一般朝垂直方向延伸,支架旁只要增加液晶螢幕或是白板,便成了簡單的會議區域。資訊設備也並非都得落地或座落在桌面,像是電腦螢幕可以懸吊在家具系統的隔屏上,書架也可以任意決定高度,所有物件都可以離地,增加桌面使用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彈性,也能被運用創造出多樣性的工作場景,加上監控系統,則成了電視媒體的導播控制室;放上原木質感的長桌面,就成了眾人非正式會議的吧台,也可在此舉辦簡單小型的茶會。

空間規劃--"I"Am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口述/張謙允(中原大學空間設計系副教授)

在過往的辦公空間中,員工的情緒是被約束的,公司也視員工為公司財,在空間規劃上,多半會將員工集中在同一區域,方便管理。以飛利浦的中壢廠房為例,一層數千坪的空間,主管辦公空間環繞於外,倚著四面的窗採室外的自然光,而被環繞於中間的員工區域,則集中於一大長方桌面,相互以一米四的隔屏間隔。部門與部門皆相隔走道,且走道與走道間皆須以門卡管理進出。像這樣的小組分區配置、牛棚式排排座的單調規劃,完全忽略了空間中的個人性。

然而,人們於辦公室中的環境心理、認同感、工作效率、工作士氣、滿意度其實都是相互關聯,有鑑於此,奧美廣告公司在十五層樓高的建物內,將之中三分之一的空間,提供給員工做為休閒娛樂、社交性場所,像是棋盤椅、拳擊台、籃球架等;國內某建築師事務所,也嘗試將辦公空間非正式區,如休息區、茶水間、會客區等這些增加員工認同的空間,分布在走道,另還加入藝術性空間如畫廊,休閒性空間如KTV等。

另外,日本一間具有規模的照明燈具設計公司,將選擇座位的權力開放給員工,同一個部門的員工也可以自由選擇待在不同樓層,甚至挑選自己的座位。

人的個體化需求在辦公空間中變得更為重要,心理滿足、獲得愉悅、情感交流都是提昇工作效率的前提。理想上,未來每個工作人員的辦公空間,將會進展到為個人量身定做的場域,事先由設計專業人員掌握需求,使個人的空間控制性提高,塑造辦公室人性化的、愉快的工作氣氛。


辦公室不死?!Office Is Like Home
口述/吳鄭重(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

拜數位科技日新月異和經濟全球化之賜,全球工廠(global factory)和家庭辦公室的SOHO族(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儼然成為一九八○、九○年代科技和創意產業的兩大潮流,傳統的實體辦公室,似乎會被歷史淘汰。但四分之一世紀過去,辦公室不但沒消失,反而在情感建築和智慧科技的趨勢之下,愈來愈有家的味道。

經濟地理學者Saskia Sassen於Cities in A World Economy(1994)書中指出,在全球經濟重新組構的空間關係中,不僅各種生產者服務業和創意產業需要面對面的互動,即使是數位科技和通訊媒體,也需要實體空間來架構。美國社會趨勢暢銷書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2002)的作者Richard Florida更提出,晚近興起的創意階級大量聚集在城市的特定地點,說明在工廠和家庭之外的辦公空間,其價值不減反增。

英國經濟和地理學者Doreen Massey在研究劍橋地區高科技產業的工作形態時,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劍橋科技新貴在歷經幾年的SOHO族生活之後,覺得居家環境不容易集中精神工作,反而喜歡群聚在結合工作和休閒的辦公室裡。這些新形態的居家辦公室,除了cafe、彈子房、健身房、閱讀區之外,用餐區、廚房、浴室等居家設施也一應俱全,讓這些科技精英留在辦公室的時間,愈來愈長。甚至平日,大家也喜歡來辦公室晃晃。看來,未來辦公室的發展趨勢將不再死守科技理性的冰冷路線,把家融入辦公室的做法,讓員工樂在其中,也讓SOHO一詞加入Sensible Office, Humane Office(感性辦公室、人性辦公室)的時代新解。



效率為上--科技創造坪效
口述/劉文彬(震旦辦公家具事業部副理)

通訊產品的演進改變了整個辦公環境,除了資料分享變得更為快速,也影響辦公家具的尺寸(長寬高矮)的設計。未來,電子設備設計趨向輕薄,使得桌面的可利用面積增加;LCD和筆電的普及,也使得辦公桌的表面從原來的七、八十公分,變成約六十公分的長度就足夠使用;桌板與走道之間的距離也從九十公分,縮減到現在的六、七十公分,走道和公用空間增加,剩餘空間則盡可能地被用來配置人員和收納櫃。

另外,二○○六年科隆家具展中展出對於未來辦公空間的想像,提出"Living at work"的概念,訴求營造像家一般幸福的辦公空間,強調生活與工作的界線逐漸模糊,工作場所環境和地點的改變,也連帶影響辦公室家具的風格。當中,以知名家具廠商Vitra提出個人對職場的重要需求「隱私」最為搶眼,旗下的"Net`N` Nest"系列桌椅,以Net意味著溝通,Nest則直指擁有隱私的巢,同時,鬼才兄弟檔Ronan & Erwan Bouroullec還創造出一張名為Worknest(工作巢)的辦公椅,讓員工在自己座位上備感安穩。

另一個也備受矚目的Orgatec國際辦公家具展,則首見獨立桌系統廠商不約而同地展示長條形Layout桌面,並且白色系也多以白色基調為主。兩展對於未來辦公家具設計概念,都偏向回到最簡單俐落的風格,並依照機能和個人需求創造出不同的系統家具,而辦公桌椅旁全都加上方便管理電子儀器線路的配備,利於資訊設備使用,這是辦公家具設計未來一大趨勢,而「如何創造坪效」則是規劃設計辦公室家具未來的考驗。



需求考量--關注老齡化、性別差異
口述/王安祥(中山大學勞工所教授)



現實行的「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中,明定勞工場所及工作空間的規範,這些都是在經過實際人體計策後,規劃出最符合勞工的舒適環境。國內如勞工局及清華大學都曾針對台灣地區建立基測資料,像是勞工坐下來的身高及其它靜態測量,然後設計出適用於辦公室家具的尺寸。另外,測量也根據動作經濟原則(增加工作效率)做動態測量,像是個人工作空間大小、視角望出設備的高度(VDT測量)、椅子腰椎前傾一百一十度,能讓人體處於最舒服的狀態,還有燈光照度、環境噪音等面向,這些測量標準現在都已逐漸深入化、且做到針對本土企業個別化。


目前,我們手頭上有一現行正在進行的研究計劃,是針對二○二五年就業工作環境做預測,我們發現,未來勢必會針對高齡就業者的需求去增加工作場所的環境設施,由於年齡會影響生理機能,因此研究中發現,基本的人體基測還必須顧慮到年長工作者的肌力、視力(畏光)、記憶力,這些細節都必須被考慮進辦公室的環境設計當中。而辦公空間的電子科技產品設計,也將因應中高齡使用者,在細節中做調整變化,像是配置不同的滑鼠、高度不同的鍵盤、或是照度不同的螢幕等……設計將應個人需求變得更為個人化。

工作者的性別差異也必須視其為一大變因,像是軍隊中使用的器物,都針對男性的身高、手的尺寸而設計,卻沒有針對女性工作者設計的道具,未來性別差異化的設計也將增加。另外,辦公空間的配置也將走向明亮溫馨的暖色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eepTimes.NET 太空游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