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習火星溝通模式更有著驚人的歷史淵源。如《紅樓夢》第五十回詩謎〈梅花觀懷古〉:「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的謎底:「不在枚邊澤六編,個中說十畫攙眷。團圓末一春相到,一別惜逢又一廿。」(一九九八,曹祖義)疑似火星人的曹雪芹運用「諧音」技巧,在前一首以湯顯祖《牡丹亭》為題,暗寓自己的身世;Michel Foucault與超現實主義畫家Rene Magritte一個用文字《詞與物》、一個用圖像《Les Deux mysteres》(兩個秘密)進行名實論的對話。由此可知,當代火星文所具備縮寫、聲母轉換、諧音與圖像語法,均為火星文化的悠久遺緒。
佛洛依德說:「圖像思考(thinking in pictures)所代表的乃是比語詞思考(thinkingin words)更接近無意識歷程,而前者無疑是比後者更為古老,不論就個體發生史或種系發生史而言皆然。」同時維根斯坦的工具論語言觀說明了語言遊戲探索就是語言原始形式的研究。在此暫且無法詳談火星語言的起源,但我們可以從上述兩位洞悉火星文化的地球人口中,了解火星文不只是MTV台廣告詞:「改變人類基因的第二十四對染色體」,更可能是人類得以發展文明的原始基因。原來,四海都有火星人,火星地球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