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1
- UCC
-
- 声望
-
- 好评
-
- 贡献
-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1 1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文生义的翻译
望文生义的翻译
作者:潘震澤
这年头人人都懂点英文,也经常在两种文字间进行思想的转换;以英文为主要发表工具的自然科学工作者,更是如此。然而,许多人对原文的了解却不一定正确,其中多有“望文生义”的毛病;平日谈话间掉几句洋文,旁人看不出来,真正书诸笔墨,也就无所遁形。
譬如笔者审订过一本科普译书,原作者访问了许多科学家,也直接引用了他们的谈话。为求变化,作者使用了 observe、note、recount、muse 等英文字,其实都是“说”;然而译者却用了“观察”、“写道”、“回想”、“沉思”等字眼,可说是标准的望文生义(注一)。
还有 living will 这个词,网上有“生命遗嘱”、“生前遗嘱”、“生存遗嘱”、“生预嘱”及“生命意向书”等不同译法。按定义,living will 是某人在神志清醒时签署的意愿书,目的是签署人在重病末期、无法自行存活时,授权医护人员或代理人让其自然死亡,而不以人为方式延长生命;因此,living 在此是“活着”而非“生命”之意。至于 will 译成“遗嘱”也不尽正确,因为在用上这份文件时,签署人还没有死亡。因此,我以为译为“生存意愿书”或“生预嘱”较佳。
英文与中文有个重大的不同点,就是同一个英文字,可有许多不同涵义;有的意思还接近,有的则差了十万八千里。再加上有些字词在某些专业,还有不同的用法,外行人要是不小心查证,常会闹笑话。譬如有位编辑曾对下面这句话大作文章:“Indian cows will not let down and give milk unless they are stimula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ir calves.”,还引经据典,说 let down 是“躺下”或“放松”之意,其实不然。
雌性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哺乳时,乳头受到刺激(幼儿吸吮或以手拉挤),引起催产素(oxytocin)这个荷尔蒙的分泌,造成乳腺外围的平滑肌收缩,将里头的乳汁射出;这个现象,就称作 let down。上面那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给印度母牛挤奶时,小牛犊还得在一旁让母牛看到,乳汁才出得来。”当过母亲的都知道,单是听见婴儿的哭声,也会引起哺乳中妇女的乳汁射出;其中机制,就与母体接受各种感觉输入,引起催产素的反射分泌有关。
另一个有趣、且引起不少争议的英文字是 radical。这个字的原始字义是“属于或来自根部的”,衍生出来的字义则是“根本的”、“基本的”、“极端的”,以及“偏好在社会或经济结构上有根本或极端改变的人”。好比古尔德(Stephen J. Gould, 1941-2002)称达尔文为“知识改造者”(intellectual radical);大幅切除病灶的手术称为 radical surgery(与中文的“根除、根治”相近);数学里的开根号,像 X 的 n 次根,英文可用 X radical n 或 the nth root of X;化学反应中自成反应单位的原子或分子,称为 radical(基);还有中文字的部首偏旁,英文也译成 radical。
不过,radical 在中文里最常见的翻译却是“激进的”,用作名词则是“激进份子”。按教育部国语辞典对“激进”一词的定义,是“思想、行为等较一般人偏激急进”,明显与英文 radical 的意义不同(像达尔文绝对称不上“激进份子”),但先入为主的观念,却让多数人看到 radical,想也不想就译为“激进”。我得承认,几年前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头一次看到有人用“基进”一词,直觉上认为那是由注音输入法造成的错误;过了好一阵子,才接受“基进”的译法。
约定俗成的译名难以改变,不独“激进”为然,各行各业都找得到这样的例子。但我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发现“激进”一词有上百万条,“基进”则只有一万出头,差别有百倍之多。更有趣的是,我还发现有“理性激进”与“温和激进”的用法,显然想冲淡“激进”的“偏激性”;我想,要是能回归 radical 的本义,就不会有这种自相矛盾的用法。不过,以“基进”取代“激进”,只算是取巧的做法,大概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误解;个人倾向使用“根本的”、“基本的”、“改革派”、“极端份子”,或视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用词,而不用“激进”或“基进”。
前面提过,化学反应中自成反应单位的原子或分子(如OH, NH4等),称为 radical(基),而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元素或分子,则称 free radical,中文译成“自由基”。这类分子非常不稳定,寿命极短,很容易就与其他化合物产生反应。生物细胞在行氧化作用时,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超氧化物及氢氧基等“反应性含氧群”(reactive oxygen species,一般译为“活性氧分子”,不怎么正确);据信,这些反应性含氧群(都属于自由基)有可能伤及DNA、细胞膜等重要细胞组成,而引起发炎、老化,甚至细胞癌化等悲惨后果。许多打着健康食品的抗氧化剂,目标就是针对这些可能在体内肆虐的自由基(注二)。
伊安弗莱明(Ian Fleming)在 007 小说《霹雳弹》(Thunderball, 1961)一开场写道:M要詹姆斯庞德前往一家健康中心学习健康饮食之道,以清除体内毒素。1965 年的同名电影里对此并无多加着墨,但 1983 年重拍的《巡弋飞弹》(Never Say Never Again)中,编剧就加入了自由基一词。
片中M对庞德说:“你的问题是身体里有太多自由基了,那是你吃进太多的红肉及白面包所产生的毒素;这些自由基会破坏你的身体及大脑,你得把这些毒素给排掉。”当庞德走出M的办公室,M的秘书芒尼潘妮(Moneypenny)问庞德接了什么任务,庞德一语双关地说:“我要把所有自由基(在逃的极端份子)给清除掉。”(I’m to eliminate all free radicals.)于是芒尼潘妮一脸关心地说:“你要务必当心啊!詹姆斯。”(Do be careful, James.)
不少小说及电影里,都用上了一些科学新知及观念,可谓典型的寓教于乐,有机会还可以多谈谈。至于解决字词误译的毛病很简单,勤查辞典而已;特别是要查较为详尽的英英辞典,并多看几条定义,像上述 let down 的专门用法,辞典里也是有的。只要有点疑惑,就别怕麻烦,免得白纸黑字给人抓住把柄,后悔莫及。
原载 2006 年 2 月号《科学月刊》“翻译阅读馆”专栏
注一:这篇文章发表后,有人针对这一段提出批评,说我不懂修辞;我以为那是没看懂我的意思:“说”可以有各种说法,但绝不是“观察”、“写道”、“回想”与“沉思”。
注二:在此有个但书,多数自由基的作用以离体实验结果,或以人为方式引进活体为主,真正内生性自由基的危害有多大,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服用各种抗氧化剂的保健效果,也可存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