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jinchiaki.pixnet.net/blog/post/89410645
#5 席摩·海赫 Simo Hayha 住在芬蘭的席摩,年輕時並沒有甚麼戲劇性的故事,20歲時進入陸軍服役。 服完一年的兵役後他回家務農,偶爾兼任獵人。 1939年,當他聽說蘇聯與芬蘭之間爆發冬季戰爭後,就加入了芬蘭軍隊。席摩重新入伍後就擔任與狩獵有關的狙擊手, 階級為陸軍下士,跟著部隊一起抵抗從東邊來的蘇聯軍隊。因為大部分的戰鬥都是在森林中,他想那最好的抵禦敵軍 的方式就是拿起他慣用的步槍,一些罐頭食品,然後躲在樹林中對俄軍射擊。他在零下20~40度的低溫中,躲在六呎 的雪地上,俄軍完全不知道他們接下來的命運。 你看得到席摩嗎?沒關係,俄軍也看不到! 於芬蘭東南國境爆發的柯拉戰役(Battle of Kollaa),蘇聯部隊大部分的官兵都是在什麼也沒看見的狀況下, 一瞬間就倒地不起。俄軍十分驚恐,但是卻完看不到在雪地森林中身著白色迷彩的席摩·海赫。 俄國人給了席摩【白色死神】的綽號,俄軍為了對付他,甚至開始設立了專屬的擊殺任務。 一開始,俄軍派出了小組部隊來搜尋席摩,試著擊殺他,但這個小組全被席摩給幹掉了。 接著,俄軍派出了反狙擊手,也就是專門狙擊敵方狙擊手的特殊部隊。當然,這批反狙擊手也全被席摩幹掉了。 席摩在此創下一共505人的確認有效擊殺紀錄。席摩用的莫辛-納甘步槍是芬蘭陸軍的變版M28型,跟一般人想像不同的是, 席摩並不使用一般狙擊手所使用的瞄準鏡,席摩只用槍身上的鐵製照門與準星,因為少了瞄準鏡,席摩可以不像其他狙擊手 為了以眼就鏡,以頭就槍,伸長了脖子結果增加了自己的輪廓;同時不使用瞄準鏡還有個重要的好處,席摩從來不擔心會被 有限的陽光出賣自己的位置,因為瞄準鏡為劍之兩刃,固然可以增進擊殺機率,同時也會被太陽或者較大的光源照耀在物鏡 上的反射而曝露己身位置。 席摩的慣用槍 一般為大眾所知的是席摩的狙擊數字,較少為人知的是他也是個游擊兼突擊高手。他使用芬蘭製索米M1931衝鋒槍也擊斃 過兩百多名蘇軍。席摩參戰期間不到一百天,總擊殺數超過七百名敵軍,這平均下來一天要殺七人。 1940年3月6日,席摩在一場近距離的突擊戰鬥中被一枚子彈彈頭擊中了右邊的下巴,彈頭無例外地擊碎他的右下顎骨之後, 在他的口腔與頭顱中開始滾轉,然後從左邊飛了出去,造成相當嚴重的槍傷、撕裂傷、粉碎性骨折以及大量失血。 當時醫護他的人形容『他的臉只剩下一半』,【白色死神】終於倒下了...... 不過一星期後他又站起來了,3月13日他逐漸清醒了過來,剛好與柯拉戰役結束同一天。 戰役結束後沒多久,曼納海姆元帥就將席摩從下士直接晉升為少尉;這是芬蘭自1917年獨立建國以來,最戲劇化的階級晉升。
#4 尤甘達辛·雅達 Yogendra Singh Yadav 尤甘達辛在1999年與巴基斯坦交戰時隸屬印度軍的擲彈兵部隊。他們當時的任務是要爬上「虎山」(Tiger Hill),並消滅山上的三座敵軍堡壘。 「虎山」其實是一座16,500英呎高的冰崖,而他們的部隊必須從所在位置向上攀爬數百英呎才能抵達敵軍在頂上的堡壘。 尤甘達辛的部隊並不是要拿著冰鑿,整體部隊一起向上爬。他們隊長決定只派少許的士兵擔任先鋒,一邊攀爬一邊固定繩索,以便其他人從後跟上。 在槍林彈雨中一邊攀岩一邊固定繩索?!英勇的尤甘達辛挺身而出自願擔任先鋒攀岩部隊的領導者。 當他們爬到這死亡冰谷的半途時,敵軍開始朝著他們發射火箭推進榴彈,敵軍的機槍也開始對著他們掃射。 先鋒部隊半數的人都死了,就連他們的隊長也都在此犧牲,先鋒攀岩部隊潰不成軍,剩餘的存活者紛紛逃散撤退......但是尤甘達辛! 儘管此刻已身中三發子彈(肩膀及鼠蹊),他仍堅持地繼續往上爬。 尤甘達辛在身受重傷的狀態下,爬完剩餘的六十多英呎,他對著敵軍的第一座堡壘扔了一顆手榴彈,炸死了堡壘中的所有的巴基斯坦軍人。 接著,他帶領著兩名隨後跟上的同伴,直接衝進第二座堡壘與敵軍近身肉搏,儘管他已身痕累累,他還是在肉搏戰中殺死四名敵軍。 印度軍趁此機會順著尤甘達辛替部隊所開之路而上,一舉拿下第三座堡壘。 尤甘達辛無畏的戰果,使他被授與Param Vir Chakra勳章,這是印度軍的最高軍事勳章。這個和美國的「最高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不一樣, 印度軍的這個稀有勳章只用來獎賞正常人所達不到的戰果。(嗯,你沒聽錯,這個勳章必須要你的戰果違背自然的常理你才能拿到!) 這個勳章只被授與過21次,而其中三分之二得到這勳章的士兵都是在創造領這勳章的戰果資格時英勇戰死。 其實本來他們也以為尤甘達辛戰死了,但是這只是因為大家不知道尤甘達辛有多神勇。很少人能相信一個在一場戰鬥中, 腿骨斷裂,一隻手臂粉碎,身中10~15發子彈的人還能活著回來。
#3 傑克·邱吉爾 Jack Churchill 人稱【瘋狂傑克】的傑克·邱吉爾上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的一位指揮官。他也是大家所公認二戰期間最瘋狂的一個傢伙。 他在完全不知道突擊隊的職責的情況下,自願加入了突擊隊,只因為他覺得「突擊隊」聽起來好像很危險,所以一定會很有趣。 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他的一句名言『任何軍官在戰場上忘了帶劍的就是裝備不足』,當然,配合他的名言,他總是帶著劍上戰場。 如果你以為他拿的是其他士兵用的軍用刀那你就錯了,不,他帶去戰場上用的是的是蘇格蘭大劍。 他曾經在一個晚上,僅用一柄劍,就生擒了42名德軍和一個迫擊砲部隊。 在二戰期間,敵軍的槍砲攻擊下,他堅持使用著他的慣用兵器,弓箭與大劍。當敵軍在戰場上看到同伴被傑克衝上來用弓箭射死時,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傑克·邱吉爾在一次任務中,帶領軍隊進攻「622據點」,他帶著部隊衝鋒陷陣,衝進敵軍的鐵絲圈與地雷的防禦工事。 他的部隊試著要跟上,但是在這途中,他的部隊只剩下六人其餘的皆被敵軍擊斃。殘存部隊的身上都只剩下隨身的手槍, 而且其中過半的人也已身受重傷。敵軍不斷地用迫擊砲朝著他們轟炸,最後除了傑克以外,其他人都被炸死。 當德軍找到他時,他獨自一人站著,用蘇格蘭風笛吹奏著一首傷心的樂曲。(對,他除了弓箭跟大劍外,他上戰場時還帶著蘇格蘭風笛) 他被擒獲後兩度從德軍的戰俘集中營逃出,第二次脫逃時他走了150哩路並成功的回到了盟軍。 當他安全得抵達部隊時,他也聽到了戰爭結束的消息。 『那些可惡的洋基仔(指美軍),我還想再打十年哩!』傑克說。 P.S. 「用一柄劍,就生擒42名德軍和一個迫擊砲部隊」這個事件聽起來誇張,但是真的是事實。 其實他是智取,而非直接就用劍生擒敵軍。當時的德軍夜晚時是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巡囉,他躲在黑夜中,突然衝出, 直接先砍死一人,然後用德文命令另一人投降。他接著用繩子綁住對方的脖子,拔掉對方步槍的撞針,命令他的俘虜持 著不能用的槍走在他的前面。接著他帶著俘虜走向另一組守衛,敵方以為是自己人就放鬆戒心,直到距離靠近時, 就已來不及了。他反覆的以此手法擒下四十多名敵軍。最後,當迫擊砲小隊看到四十多名德軍走過來命令他們投降,他們也就只好照做了。 人們問他是怎麼辦到一人擒獲多名德軍,『這要感謝德國人把他們的士兵都訓練成絕對的服從命令, 你只要以充滿自信的口氣用德文命令他們投降,他們就會照做!』傑克笑著說。
#2 艾文·約克 Alvin York 艾文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貧脊農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以前,艾文只是個整天喝酒鬥毆的鄉下小夥子。 他不顧母親的勸告還是終日打架,直到有一天他最好的朋友在酒吧鬥毆中被對方用拳頭送進棺材。 震驚的艾文在母親引導下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打架與酗酒就就此遠離了他。 1917年艾文收到了徵兵通知單,他起初以「基於道德或宗教信仰原因不肯服兵役」為由試著要拒絕服役, 但是他的理由被官方拒絕,他也就被送到軍隊受訓。 一年後他參加了靖綏德軍德高維輕鐵路任務,他是部隊中十七名士兵中的一人。他們的任務是要繞過敵方看 守鐵路的重機槍陣營,然後從後方摧毀這個陣營。 不幸的,正當他們靠近敵陣時,敵軍也發現了他們。艾文的部隊完全被堵死在軌道上,敵軍的機槍從高地上方 對著他們掃射。隊員一個個跟除草機前頭的長草一樣倒了下去。六個弟兄當場被打成碎片,還有三個也重傷倒下, 而這一陣彈雨是從山脊上的機槍陣地灑出來的。 十七去九剩八,包括他的班長厄利也不幸陣亡,艾文這個小小的下士伍長就擔起重任,他叫倖存的弟兄掩護自己, 他就在這槍林彈雨當中展開反擊。 艾文回憶道: 『這些個機關槍吐出火舌來照著我打,連我身旁的樹叢都被槍子兒像鋸子一樣給修剪的不成形狀;德國佬彼此大呼命令小叫口號, 你一輩子都沒聽過人可以喧嘩成那副德性。我也沒時間去找顆樹躲或者是找個樹叢鑽……機關槍愈是提早對我開火,我就開始對他們還擊; 我槍還打的挺準的,有三十個以上的德國佬不斷地對我攻擊,我儘快地看見一個就一槍放倒一個;我看他們鬼吼鬼叫我也一直大喊叫他們投降。 我還真不得不殺人,但是不是他們死就是我亡,所以我就把我看家的本領一傢伙全使出來。』 艾文從敵軍32名重機槍手的掃射之中,擊斃了20多名敵軍。 德軍中尉緊接著派出了五名士兵想要從側面夾擊艾文。艾文掏出了只有八發子彈的Colt .45,結果艾文毫毛未傷地射殺了這五人。 『就跟在家鄉用手槍打火雞一樣。』他說。 德軍中尉保羅·余根·佛爾墨(German First Lieutenant Paul Jürgen Vollmer)在權衡情勢之後,覺得既然攻擊的機會都沒了,只好帶著整個單位對艾文投降。 艾文之後帶著剩餘的弟兄押著132名德軍戰俘回到美軍的陣地。他的上司伍茲中尉(Lieutenant Woods)看到上百名德軍朝著自己的陣營走來,本來還以為是敵軍發動反攻。 直到聽到艾文敬禮著說:『約克下士帶著戰俘前來報告。』,伍德中尉見狀驚訝地問:『有多少人?』,艾文則笑笑地搔著頭:『我也不知道。』
#1 奧迪·墨菲 Audie Murphy 1942年當奧迪申請加入海軍戰隊時他身高165公分,體重49公斤,大家指著他的臉嘲笑他。 奧迪接著嘗試加入空軍,換來的也是一陣笑聲。海軍也不要又瘦又乾的他,最後只有陸軍願意讓他參加(總是需要一些擋子彈的砲灰嘛)。 奧迪並不是個很好的士兵,當他在訓練過程中昏倒,他的長官就試著要把他轉到後勤部門去當作菜給士兵吃的廚師,但是卻被他堅然地拒絕,他要成為一名士兵。 他的長官只好把他送到馬里蘭州的馬德堡接受更多的訓練。 他的體格使他在前往戰地的路上也充滿坎坷,但是最後他的堅持獲勝了,他終於在1943年如願被派上戰場。 在義大利侵略戰時,因為他優異的射擊技能,他被晉升為下士。就在這時他不幸染上了瘧疾,他自此之後都是抱病上戰場。 1944年奧迪被派往法國南端作戰,他與他同隊上的好朋友遇到了一組德軍的機槍小隊。敵軍假裝要向他們投降,就在他們靠近敵軍時,敵方無情地開火射殺了他最好的朋友。 奧迪暴怒之下,一人衝進敵軍,殺光了射殺他朋友的那支小隊。隨後他架起敵軍的機槍,殺光了一百碼內所有的敵人。這其中包括了另外兩隻機槍小隊及數名狙擊手。 這個事件讓他被美軍頒贈「傑出服役十字勳章」,也讓部隊上的弟兄再也不敢叫他矮冬瓜了。 奧迪與他的連隊持續作戰半年後,他們被派往Colmar Pocket, Holtzwihr駐防,一個位於法國的重要軍事據點。 儘管此時他們的連隊已只剩下19人(原本有128人)和兩台M10驅逐戰車,他們還是被交代了這個任務。 德軍對他們防守的據點展開了猛烈的攻勢,派出大量的士兵和六台坦克。面對佔多數優勢的德軍, 他一邊使用M1卡賓槍朝著德軍開火,一邊指示其他弟兄先躲到後方。 就在耗盡彈藥之時,這個身高165,得了瘧疾還一腿中彈的小子爬上了一台著了火的M10驅逐戰車。 無畏於充滿汽油的坦克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他用坦克上的白朗寧M2重機槍擊斃周圍所有的敵軍(其中包括一整隊已爬到他身旁30公尺內的德軍)。 他在機槍彈藥用光時逃出了這輛坦克,坦克在他逃離後也因高溫而爆炸。他持續一人與敵方整連的部隊作戰將近一小時,過程中他還找到空檔來使用電話請求砲兵支援。 在砲兵的火力支援下,他指揮著剩餘的弟兄與他一起展開反攻,敵方被他們殺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 奧迪幾乎被授與了所有一個人可能被頒贈的勳章(共33個,其中有五個是法國頒贈的,一個是比利時頒贈的),其中包括了「美國最高榮譽勳章」。 人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地問他為什麼有這膽量一人對抗一整連的德軍。 『誰叫他們殺了我的朋友!』奧迪回答。 P.S. 「復仇者聯盟」中的「美國隊長」就是向奧迪·墨菲致敬而做出來的角色。 註:退役後奧迪曾因為過度服用抗憂鬱藥物而上癮,但是他強到不需要靠醫生就能戒掉毒癮,他直接把自己鎖在一間旅館中度過禁斷期。 而後他因主演一部電影而走紅成了電影明星,而這部成名作就是講他自己在戰爭時的英勇事蹟(他在片中演他自己)。 可惜的是這部電影的劇情有從史實中刪減許多,因為導演認為如果照著史實來拍的話,觀眾會覺得劇情太扯,可信度不高 XD 註2: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美國隊長最早登場在1941年,早於奧迪墨菲出名。這是沒有錯的,最原版的美國隊長漫畫是比 奧迪墨菲成名還早沒有錯,但是原版的美國隊長只是個在實驗室被改造強壯的瘦弱年輕士兵,後來奧迪墨菲成名後, 美國隊長漫畫就開始用了很多奧迪的事蹟當劇情。尤其是電影版的美國隊長,其中就有不少向奧迪致敬的劇情與畫面。
使用道具 举报
roro 发表于 2012-5-11 11:39 击毙了数名狙击手 - - 我去
Fred 发表于 2012-5-11 10:39 这比游戏里的主角都厉害多了,不过怎么都是“正义”一方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eepTimes.NET 太空游戏站
GMT+8, 2025-5-24 13:36 , Processed in 0.05807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