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X系列官方授权正版
搜索
查看: 6066|回复: 7

[推荐] 太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9 0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阳系

——整理自维基百科“太阳系”条目,有部分修改、删节与补充。


概述



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由左至右依次为(注:星体的大小与距离均未依照比例)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太阳、水星、金星、地球和月球、火星,在左边可以看见一颗彗星。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重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和它们所拥有的总数超过165颗的卫星、3颗已被确认的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阋[xì]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与液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物质的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太阳圈(也称太阳风圈或日球),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

依照与太阳的距离,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8颗中的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这些卫星习惯上因为地球的卫星被称为月球而都被称为“它们(行星)的月球”。在外侧的行星都有由尘埃和许多小颗粒构成的行星环环绕着。除了地球之外,肉眼可见的行星以五行为名,在西方则全都以希腊和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众神为名。已被确认的三颗矮行星分别是:谷神星——小行星带内最大的天体,冥王星——柯伊伯带内最大的天体之一,和属于黄道离散天体的阋神星。

 
太阳系的行星和矮行星;图中星体的大小依照比例,而距离未依比例

名词解释

轨道环绕太阳的天体被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行星是环绕太阳且质量够大的天体。这类天体:
1. 有足够的质量使本身的形状成为球体
2. 有能力清空邻近轨道的小天体

符合行星定义的天体有8个: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注:此定义为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通过的,对名词“行星”的新定义,从此冥王星排除在行星外,并将冥王星与谷神星和阋神星组成新的天体分类:矮行星。

矮行星不需要将邻近轨道附近的小天体清除掉,其他有可能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还有创神星、厄耳枯斯、塞德娜。

从第一次被发现的1930年直至2006年,冥王星被当成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但是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许多与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天体在太阳系内陆续被发现,特别是阋神星更明确的被指出比冥王星大。

环绕太阳运转的其他天体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SSSBs)。

卫星,或称月球,是环绕行星、矮行星、或其他太阳系小天体,而不是环绕着太阳的天体。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行星年为周期变化著,最靠近太阳的位置称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内以天文单位AU)来度量距离。1AU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598,000公里(93,000,000英里)。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38AU,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约是5.2AU。光年通常用于度量恒星间的距离,1光年大约相当于63,240天文单位。

非正式的,太阳系有时会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内太阳系包括四颗类地行星(像地球一样有密度较高的固体地壳、较小体积、较快的公转速度和较慢的自转速度的行星,区别于类木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带;其余的是外太阳系,包含小行星带之外所有的天体。还有的定义把外太阳系分为中间带(包括四颗巨大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海王星外区域

结构

  
↑ 这图很不错

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它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重力主宰著太阳系。木星和土星,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又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目前仍属于假说的奥尔特云,还不知道会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质量。

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黄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角度。

由北方向下鸟瞰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绝大部分的其他天体,都以顺时针(左旋)方向绕着太阳公转。但也有例外,如哈雷彗星。

环绕着太阳运动的天体都遵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轨道都以太阳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并且越靠近太阳时的速度越快。行星的轨道接近圆型,但许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则是高度椭圆的。

在这么辽阔的空间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表示出太阳系中每个轨道的距离。在实际上,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或环带,与前一个的距离就会更远,而只有少数的例外。例如,金星在水星之外约0.33天文单位的距离上,而土星与木星的距离是4.3天文单位,海王星又在天王星之外10.5天文单位。曾有些关系式企图解释这些轨道距离变化间的交互作用(参见提丢斯-波得定则),但从未有这样的理论获得证实。

形成

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可由星云假说进行描述,此说最早是在1734年由伊曼纽.斯威登堡提出的。在1755年,伊曼努尔.康德将该理论做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在星云慢慢的旋转下,由于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坍塌和渐渐变得扁平,最后形成恒星和行星。拉普拉斯在1796年也提出了相同的理论模型。

太阳系是在46亿年前在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中形成的。这个星云远本有数光年的大小,并且同时诞生了几颗恒星。研究古老的陨石所追溯到的元素显示,只有超新星爆炸的心脏部分才能产生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阳的星团必然在超新星残骸的附近。可能是来自超新星爆炸的震波使邻近太阳附近的星云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的膨胀压力造成塌缩,因而触发了太阳的诞生。

原太阳星云的区域就是即将形成太阳系的区域,其直径估计在7,000至20,000天文单位,而质量仅比太阳多一点点(多0.1至0.001太阳质量)。当星云开始塌缩时,角动量守恒使它的转速加快,内部原子相互碰撞的频率增加。在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质量,温度也比周围的圆盘更热。当重力、气体压力、磁场和自转作用在收缩的星云上,它会逐渐变得扁平成为旋转的原行星盘,直径大约200天文单位,并且在中心有一个热且稠密的原恒星。




艺术家笔下的原行星盘


一亿年后,在塌缩的星云中心,压力和密度将大到足以使原始太阳的氢开始核融合,这会一直增加到达到流体静力平衡,使热能足以抵抗重力的收缩能。这时太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

与此同时,由于吸积作用,行星将从太阳星云中剩余的气体和尘埃中诞生:

* 当原行星盘中的各种物质微粒还在环绕中心的原恒星时,行星就已经开始成长;
* 由于吸积作用,这些物质微粒将逐渐聚集成许多直径1至10公里的丛集;
* 接着经由更直接的碰撞形成较大的个体,成为直径大约5公里的星子;
* 在未来得数百万年中,进一步的碰撞将使这些星子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继续成长。

在太阳系的内侧,因为过度的温暖使水和甲烷这种易挥发的分子不能凝聚,因此形成的星子相对的较小(仅占原行星盘质量的0.6%),并且主要的成分是熔点较高的硅酸盐和金属等化合物。这些像石头一般的天体最后就成为类地行星。再远一点的星子,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而不能凝聚在一起成为原行星,而成为现在所见到的小行星带。

在更远的距离上,在冻结线之外,易挥发的物质也能冻结成固体,就形成了木星和土星这些巨大的气体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获得的材料较少,并且因为核心被认为主要是冰(氢化物),因此被称为冰巨星。

[ 本帖最后由 beta1 于 2007-11-19 03: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UCC +100 贡献 +1 收起 理由
白衣 + 1 [成员评价]我认为此帖很有意义 ...
roy986 + 10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0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母星,也是最主要的成员。她有足够的质量让内部的密度足以承受核融合产生的巨大能量,并以辐射的型式(例如可见光),让能量稳定的进入太空。

太阳在分类上是一颗中等大小的黄矮星——恒星是依据赫罗图来分类的,这种类别的划分取决于恒星的表面温度与亮度。通常,温度高的恒星也会比较明亮,而遵循此规律的恒星都会分布在赫罗图中的主序带上,太阳就在主序带的中央。比太阳大且亮的星并不多,而比较暗淡和低温的恒星则很多。

  
赫罗图,主序带由右下延伸至左上

太阳正处于壮年期,尚未用尽进行核融合的氢。太阳的亮度会与日俱增,其早期的亮度只是现在的75% ——计算太阳内部的氢与氦的比例,可以推算出太阳已经完成其生命周期的一半,大约在50亿年后,太阳将离开主序带,并变得更大与更加明亮,但表面温度却会逐渐降低,成为一颗红巨星,届时她的亮度将是目前的数千倍。


太阳是在宇宙演化后期才诞生的第一星族恒星,它比第二星族的恒星拥有更多的比氢和氦重的金属(这是天文学的说法:原子序数大于氦的元素都可被称为金属)。比氢和氦重的元素是在恒星的核心形成的(如炭硅铁等),更重一些的金属元素(如铁和其他比铁更重的元素)必须经由超新星的爆炸才能形成。换而言之,第一代恒星死亡之后宇宙中才有这些重元素。古老的恒星系统中只有少量的金属,而新生的恒星系才可能有较多的金属。高金属含量被认为是太阳系能发展出行星系统的关键,因为行星是由累积的金属物质形成的。



行星际物质

伴随着光,太阳不断的放射出等离子态的物质,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风。这条微粒子流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50万公里,在太阳系内创造出稀薄的大气层(即太阳圈,也称日球层),范围至少可达100 天文单位(其边界处被称为日球层顶)。 太阳的11年黑子周期和频繁的闪焰、日冕喷出物在太阳圈内造成的干扰,产生了太空气候。随着太阳的自转运动,太阳系磁场被扭动成帕克螺旋,进而在行星际物质中产生庞大的带电螺旋结构——太阳圈电流片(或称太阳圈电流页),是太阳系内最大的结构。

在与太阳风的作用下,没有磁场或磁场较弱的行星将逐渐的失去其大气,而地球的磁场则可以很好的保护地球的大气层。而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交互作用也是地球极光的成因。

其他行星际物质至少会在在两个盘状区域内聚集成较密集的尘埃区。第一个区域是黄道尘埃云,位于内太阳系,并且是黄道光的起因。它们可能是小行星带内的天体和行星相互撞击所产生的。第二个区域大约伸展在10~40天文单位的范围内,可能是柯伊伯带内的天体在互相撞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

内太阳系

内太阳系在传统上是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区域的名称,主要的天体都是由硅酸盐和金属组成的。这个区域挤在靠近太阳的范围内,其半径还比木星与土星之间的距离还要短。




内行星。由左至右依序为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大小依照比例)


内行星

四颗内行星都具有较高密度和固体表面。它们由高熔点的物质——像是硅酸盐一类的表面与半流质的地幔,和由铁、镍构成的金属核心。四颗中的三颗(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像样的大气层。内行星这个名词不要和比地球更接近太阳的内侧行星(水星和金星)混淆了。

水星(Mercury)直经:4878 km,质量:(地球质量=1)0.055,密度:(水=1)5.43,最大星等:-1.5

水星(距太阳0.4天文单位)是最靠近太阳,也是最小的行星(仅比月球大1/3)。它没有天然的卫星,也只有微不足道的大气。但却拥有一个相对来说相当巨大的铁质核心和薄薄的地壳。一些假说假设是因为某次巨大的冲击剥离了它的外壳,或者在早期太阳的能量过早的抑制了其外壳的成长,或者长期的在强烈的太阳风的作用下其外壳已经被“侵蚀”掉了。

金星(Venus)直经:12104 km,质量:(地球质量=1)0.86,密度:(水=1)5.2,最大星等:-4.7

金星(距太阳0.7天文单位)的体积尺寸与地球相似(0.86地球质量),也和地球一样有厚厚的硅酸盐地壳包围著核心,还有浓厚的大气层。但是,它的大气密度比地球高90倍并且非常干燥,也没有天然的卫星。它是颗炙热的行星,表面的温度超过400℃,这很可能是因为大气层中的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的。金星没有像样的磁场,但是没有磁场保护的大气应该会被太阳风耗尽,所以可以推测金星的大气可以经由持续不断的内部地质活动——火山的爆发而获得补充。

地球(Earth)直经:12756km,质量:5.98x10^24kg,密度:(水=1)5.52

地球(距太阳1天文单位)是内行星中最大且密度最高的,也是唯一地质活动仍在持续进行并且拥有生命的行星。她也拥有类地行星中独一无二的水环境和可以被观察到的板块结构。地球的大气也与其他的行星完全不同,其21%被生物改造成氧气。她只有一颗卫星:月球,但是月球是内太阳系行星所拥有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

火星(Mars)直经:6794 km,质量:(地球质量=1)0.11,密度:(水=1)3.93,最大星等:-2.8

火星(距太阳1.5天文单位)比地球和金星小,只有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它的表面,有密集与巨大的火山和深邃的地堑,显示火星曾经有过剧烈的地质活动。火星有两颗形状奇特的天然小卫星,福波斯和德莫斯,可能是被捕获的小行星。

小行星带

小行星是太阳系小天体中最主要的成员,主要由岩石与不易挥发的物质组成。

主要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太阳2.3至3.3 天文单位,它们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木星引力扰动而未能聚合的残余物质。

小行星的尺度从大至数百公里、小至微米的都有。除了最大的谷神星之外,所有的小行星都被归类为太阳系小天体,但是有几颗小行星,像是灶神星、健神星,如果能被证实已经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可能会被重分类为矮行星。

小行星带拥有数万颗,可能多达数百万颗,直径在一公里以上的小天体。尽管如此,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仍然不可能达到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小行星主带的成员依然是稀稀落落的,所以至今还没有太空船在穿越时发生意外。

直径在10至1E-4米的小天体称为流星体

谷神星(距太阳2.77 天文单位)是主带中最大的天体,也是主带中唯一的矮行星。它的直径接近1000公里,因此自身的引力已足以使它成为球体。它在19世纪初被发现时,被认为是一颗行星,在1850年代因为有更多的小天体被发现才重新分类为小行星;2006年,又再度重分类为矮行星。

在主带中的小行星可以依据轨道元素划分成几个小行星群小行星族。小行星卫星是围绕着较大的小行星运转的小天体,它们的认定不如绕着行星的卫星那样明确,因为有些卫星几乎和被绕的母体一样大。

在主带中也有彗星,它们可能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

内太阳系也包含许多不怀好意的小行星与尘粒,其中有许多都会穿越内行星的轨道。

[ 本帖最后由 beta1 于 2007-11-19 03: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0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太阳系

太阳系的中部地区拥有四颗巨大的气体行星和环绕它们的有如行星大小的卫星,和许多短周期彗星,包括半人马小行星群也在这个区域内。此区没有传统的名称,偶尔也会被归入“外太阳系”,虽然外太阳系通常是指海王星以外的区域。在这一区域的固体,主要的成分是“冰”(水、氨和甲烷),不同于以岩石为主的内太阳系。

  
由上而下: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
大小比例近似,距离未依照比例



外行星

在外侧的四颗行星,也称为类木行星,这四颗行星囊括了环绕太阳99%的已知质量。木星和土星的大气层都拥有大量的氢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层则有较多的冰,像是水、氨和甲烷。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它们该另成一类,称为天王星族或是冰巨星。这四颗气体巨星都有行星环,但是只有土星的环可以轻松的从地球上观察。外行星这个名称不能与外侧行星混淆,后者是指在地球轨道外面的行星,包括外行星和火星。

木星(距太阳5.2天文单位),主要由氢和氦组成,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也是其他行星质量总合的2.5倍。其体积则是地球的1321倍。木星的充沛内热在它的大气层造成一些近似永久性的特征,例如色彩斑斓的云带和大红斑。木星已经被发现的卫星有63颗,最大的四颗,木卫三盖尼米得、木卫四卡利斯托、木卫一艾奥、和木卫二欧罗巴,显示出类似类地行星的特征,像是火山作用和内部的热量。盖尼米得比水星还要大,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

土星(距太阳9.5天文单位),因为有明显的环系统而著名,它与木星非常相似,例如大气的结构。土星的体积只比木星稍小,但其质量只有地球的95倍。它有59颗已知的卫星,较大的有土卫六泰坦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其中泰坦也比水星大,而且是太阳系中为一拥有浓厚大气的卫星。

天王星(距太阳19.6天文单位),是最轻的外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4倍,体积是地球的63倍。它的自转轴对黄道倾斜达到90度,因此天王星像是横躺著绕着太阳公转,在行星中非常独特。在气体巨星中,它的核心温度最低,只辐射非常少的热量进入太空中。天王星已知的卫星有27颗,最大的几颗是天卫三泰坦尼娅、天卫四奥伯龙、天卫二Umbriel、天卫一阿里尔、和天卫五米兰达。

海王星(距太阳30天文单位),体积比天王星稍小,是地球的58倍,密度比天王星稍大,质量是地球的17倍。它虽然辐射出较多的热量,但远不及木星和土星多。海王星已知有13颗卫星,最大的海卫一崔顿仍有活跃的地质活动,有着喷发液态氮的间歇泉,它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行的大卫星。在海王星的轨道上有一些1:1轨道共振的小行星,组成海王星特洛伊小行星群。

彗星

彗星归属于太阳系小天体,通常直径只有几公里,主要由具挥发性的冰组成。它们的轨道具有高离心率,近日点一般都在内行星轨道的内侧,而远日点会在冥王星之外。当一颗彗星进入内太阳系后,与太阳的接近会导致它冰冷的表面物质升华和游离,产生彗发和拖曳出由气体和尘粒组成,肉眼就可以看见的彗尾。

短周期彗星是轨道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长周期彗星的轨周期可以长达数千年。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被认为是来自柯伊伯带;长周期彗星,像海尔-博普彗星,则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有许多群的彗星,像是克鲁兹族掠日彗星,可能源自一个崩溃的母体。有些彗星有着双曲线轨道,则可能来自太阳系外,但要精确的测量这些轨道是很困难的。挥发性物质被太阳的热驱散后的老彗星经常会被归类为小行星。

半人马群

半人马群是散布在9至30 天文单位的范围内,也就是轨道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间,类似彗星的以冰为主的天体。半人马群中已知的最大天体是10199 Chariklo,直径在200至250公里。第一个被发现的是2060 Chiron,因为在接近太阳时如同彗星般的产生彗发,目前已经被归类为彗星。有些天文学家将半人马群族归类为柯伊伯带内部的离散天体,而视其为是外部离散盘的延续。

外海王星区

在海王星之外的区域,通常称为外太阳系或是外海王星区,仍然是未被探测的广大空间。这片区域似乎是太阳系小天体的世界(最大的直径不到地球的五分之一,质量则远小于月球),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
(——感觉“外海王星区”这个词很别扭,我觉得Trans-Neptunian这个词按其意义应该被译成“海王星外区”或者简称“海王外区”,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说明这个区域在海王星之外,beta注)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最初的形式,被认为是由与小行星大小相似,但主要是由冰组成的碎片与残骸构成的环带,扩散在距离太阳30至50天文单位之处。这个区域被认为是短周期彗星(如哈雷彗星)的来源。它主要由太阳系小天体组成,但是许多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体,例如创神星、伐楼拿、2003 EL61、2005 FY9和厄耳枯斯等,可能都会被归类为矮行星。估计柯伊伯带内直径大于50公里的天体会超过100,000颗,但总质量可能只有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百分之一。许多柯伊伯带的天体都有两颗以上的卫星,而且多数天体的轨道都不在黄道平面上。

柯伊伯带大致上可以分成共振带和传统带两部分,共振带是由与海王星轨道有共振关系的天体组成的,海王星本身也算是共振带中的一员。传统带的成员则是不与海王星共振,散布在39.4至47.7天文单位范围内的天体。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以最初被发现的三颗之一的1992 QB1为名,被分类为类QB1天体。

冥王星(距太阳平均39天文单位)是一颗矮行星,也是柯伊伯带内已知的最大天体之一。当它在1930年被发现后被认为是第九颗行星,直到2006年才重分类为矮行星。冥王星的轨道对黄道面倾斜17度,与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时是29.7天文单位(在海王星轨道的内侧),远日点时则达到49.5天文单位。

冥王星附近的另一个大天体卡戎,最初被认为是冥王星的卫星,但后来发现冥王星和卡戎的互绕轨道的质心不在冥王星的表面之下,所以卡戎有可能被归类为矮行星。还有另外两颗很小的卫星,尼克斯(Nix)与许德拉(Hydra)则绕着冥王星和卡戎共同的质心公转。

冥王星在共振带上,与海王星有着3:2的共振(冥王星绕太阳公转二圈时,海王星公转三圈)。柯伊伯带中有着这种轨道的天体统称为类冥天体。

黄道离散盘

离散盘与柯伊伯带是重叠的,但是向外延伸至更远的空间。离散盘内的天体应该是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过程中,因为海王星向外迁徙造成的引力扰动才被从柯伊伯带抛入反覆不定的轨道中。多数黄道离散天体的近日点都在柯伊伯带内,但远日点可以远至150天文单位;轨道对黄道面也有很大的倾斜角度,甚至有垂直于黄道面的。有些天文学家认为黄道离散天体应该是柯伊伯带的另一部分,并且应该称为“柯伊伯带离散天体”。

阋神星(距太阳平均68天文单位)是已知最大的黄道离散天体,并且引发了甚么是行星的辩论。他的直径至少比冥王星大15%,估计有2,400公里(1,500英里),是已知的矮行星中最大的。阋神星有一颗卫星,阋卫一迪丝诺美亚,轨道也像冥王星一样有着很大的离心率,近日点的距离是38.2天文单位(大约是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远日点达到97.6天文单位,对黄道面的倾斜角度也很大。

[ 本帖最后由 beta1 于 2007-11-20 14:4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01: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远的区域

太阳系于何处结束,以及星际介质开始的位置没有明确定义的界线,因为这需要由太阳风和太阳引力两者来决定。太阳风能影响到星际介质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距离的四倍,但是太阳引力所能及的范围,应该是这个距离的千倍以上。

日球层顶

日球层顶,也称为太阳风层顶。是天文学中表示出自太阳的太阳风遭遇到星际介质而停滞的边界。

太阳风在星际介质(来自银河的氢和氦气体)内吹出的气泡被称为太阳圈,在这气泡的边界外面就不是太阳风再也推不动的星际介质。这个边界通常称为日球层顶,并且被认为是太阳系的外层边界。

在日球层顶内的边界称为终端激波,是太阳风的微粒从超音速被星际介质减低到亚音速的区域。在终端激波和太阳层顶中间的区域就是日鞘。太阳风在终端激波处减速、凝聚并且变得更加纷乱,使日鞘形成一个巨大的卵形结构,其外观和表现很像是彗尾,日鞘在朝向太阳运动的方向向外继续延伸约40 天文单位,但是反方向的尾端则延伸数倍于此距离。日球层顶是太阳圈的最外缘,此处是太阳风最后的终止之处,外面即是恒星际空间。

目前还没有探测器飞越到日球层顶之外,所以还不能确定恒星际空间的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就很难了解在宇宙射线下的太阳系是如何受到太阳圈的保护了。

奥尔特云

理论上的奥尔特云有数以兆计的冰冷天体和巨大的质量,在大约5,000天文单位,最远可达10,000天文单位的距离上包围著太阳系,被认为是长周期彗星的来源。它们被认为是与内太阳系的行星经由引力的交互作用后被抛射至该处的彗星。奥尔特云的物体运动得非常缓慢,并且很容易受到一些事件的影响,像是碰撞、或是经过天体的引力作用、或是星系潮汐,而引起摄动。

塞德娜是颗巨大的天体,有机会被归类为“矮行星”。其近日点在76天文单位,远日点在896天文单位,每隔11,000至12,000左右年才能完成一周的巨大、高椭率的轨道。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学家布朗(加州理工学院)、特鲁希略(双子星天文台)及拉比诺维茨(耶鲁大学)共同发现。因为它的近日点太遥远,以致不可能受到海王星迁徙的影响,主张它不是离散盘或柯伊伯带的成员。它和其它的天文学家认为它属于一个新的分类,同属于这新族群的还有近日点在45天文单位,远日点在415天文单位,轨道周期3,420年的2000 CR105,和近日点在21天文单位,远日点在1,000天文单位,轨道周期12,705年的(87269) 2000 OO67。布朗命名这个族群为“内奥尔特云”,虽然它远离太阳但仍较近,可能是经由相似的过程形成的。塞德娜的形状已经被确认,并有机会被归类为矮行星。

疆界

我们的太阳系仍然有许多未知数。考量邻近的恒星,估计太阳的引力可以控制2光年(125,000天文单位)的范围。奥尔特云向外延伸的程度,大概不会超过50,000天文单位。尽管发现的塞德娜,范围在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之间,仍然有数万天文单位半径的区域是未曾被探测的。水星和太阳之间的区域也仍在持续的研究中。在太阳系的未知地区仍可能有所发现。

星系的关联

太阳系位于一个被称为银河系的星系内。银河系直径100,000光年,拥有约二千亿颗恒星的棒涡星系。我们的太阳位居银河外围的一条旋涡臂上,称为猎户旋臂或本地臂。太阳距离银心25,000至28,000光年,在银河系内的速度大约是220公里/秒,因此环绕银河公转一圈需要2亿2千5百万至2亿5千万年,这个公转周期称为银河年。

太阳系在银河中的位置是地球上能发展出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的轨道非常接近圆形,并且和旋臂保持大致相同的速度,这意味着它相对旋臂是几乎不动的。因为旋臂远离了有潜在危险的超新星密集区域,使得地球长期处在稳定的环境之中得以发展出生命。太阳系也远离了银河系恒星拥挤群聚的中心,接近中心之处,邻近恒星强大的引力对奥尔特云产生的扰动会将大量的彗星送入内太阳系,导致与地球的碰撞而危害到在发展中的生命。银河中心强烈的辐射线也会影响到复杂的生命发展。即使在太阳系目前所在的位置,有些科学家也认为在35,000年前太阳系曾经穿越过超新星爆炸所抛射出来的碎屑,朝向太阳而来的有强烈的辐射线,以及小如尘埃大至类似彗星的各种天体,曾经危及到地球上的生命。

邻近的区域

太阳系所在的位置是银河系中恒星疏疏落落。这是一个形状像沙漏,气体密集而恒星稀少,直径大约300光年的区域。这个气泡充满的高温等离子,被认为是由最近的一些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在距离太阳10光年(15亿公里)内只有少数几颗的恒星,最靠近的是距离4.4光年的三合星系统:半人马座α。半人马座α的A与B是靠得很近且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而C(也称比邻星)是一颗小的红矮星,以0.2光年的距离环绕着这一对双星。接下来是距离6光年远的巴纳德星、7.8光年的沃夫359、8.3光年的拉兰德21185。在10光年的距离内最大的恒星是距离8.6光年的一颗蓝矮星,质量约为太阳2倍,有一颗白矮星(天狼B星)绕着公转的天狼星。在10光年范围内,还有距离8.7光年,由两颗红矮星组成的鲸鱼座UV,和距离9.7光年,孤零零的红矮星罗斯154。与太阳相似并且最近的单独恒星是距离11.9光年的鲸鱼座τ,质量约为太阳的80%,但光度只有太阳的60%。




最左侧是太阳,向右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体间距离未依照比例。大小比例近似



其他资料

太阳系内众多包含固态表面,而直径超过1公里的天体,它们的总表面积达17亿平方公里。

有人认为太阳其实是一个双星系统的主星,在遥远的地方存在着一个伴星,名为“涅米西斯”(Nemesis,有译作复仇女神)。该假设用来解释地球出现生物大灭绝的一些规则性,认为此伴星会摄动系内奥尔特云中的小行星和彗星,使其改变轨道冲进太阳系,增加撞击地球的机会并因此出现定期生物灭绝。

[ 本帖最后由 beta1 于 2007-11-30 01:3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多占了一层楼,。

总算搞完了,整理这个太阳系还是蛮费劲的,维基中的这条词质量不是很高,有不少错字、译错甚至穿帮的地方,很多星体的名称都不对——这个也可能是因为有台湾的网友在编辑,两岸的译名不一致导致的吧——纠正这些名字费了不少时间。

这些内容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的显示器是17寸的CRT,工作在1024*768,上面的多数图片被弄成浮动的了,在我的显示器上看起来还算不错,但是不排除在别的分辨率下(比如宽屏显示器)可能会出现很可笑的效果…… 所以如果谁正在使用大分辨率的显示模式,并且发现此贴排版混乱难看,一定要提醒我,最好抓图——然后我好重新调整有问题的部分。

[ 本帖最后由 beta1 于 2007-11-19 13:5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9 17: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 :loveliness:
好贴,相比上学时学地理更有趣,继续看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评分

参与人数 1UCC +96 收起 理由
beta1 + 96 这图不错!!o(∩_∩)o...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1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面那几个大小比较的图实在太直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eepTimes.NET 太空游戏站